季琦的《心生之境》,治愈了酒店人的焦虑

谢常青 环球旅讯 谢常青 2025-10-24 08:41:02

低头做事,抬头看路

凌晨两点,酒店吧台的灯还亮着。

酒店加盟商老刘一边抽着烟,一边对着账本发呆,笔在“人工成本”那栏画了好几个圈:这个月多雇了两个保洁,为了跟隔壁抢客人,从免费洗衣加到特色伴手礼,花样没少玩,可净利润反而比上个月少了18000元。

市场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这十几年看着行业像坐过山车。老刘掐灭烟,满是感慨。就在彻夜难眠时,他偶然翻起了朋友送的一本华住创始人季琦的新书《心生之境》。

翻到书中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段落:投资人签了协议又临时撤资,季琦卖掉如家的股票,扛过了汉庭的资金链危机。

那一刻,老刘忽然愣住了:这不就是自己和身边同行常遇到的困境吗?

正如季琦在书中所说:“没有将我击倒的至暗时刻,促使我不断思考、进步,最终成为我成功的动力。”也正是这段共鸣,让他沉下心读完了整本书,而书中的思考,恰好为酒店人当下的迷茫提供了破局方向。

01

酒店不该乱卷

真诚才是必杀技

当下酒店业深陷“不卷没客人,卷了没利润”的困境。

有的酒店为抢OTA流量,盲目推免费接送机、精致下午茶,看似客流增长,实则下午茶成本吞噬营收,净利润缩水,这正是行业背离“求真”的缩影——用噱头掩盖核心服务缺失。

老刘曾想跟风,但季琦《心生之境》点醒他:“高收入=高RevPAR=高平均房价×高出租率=优质产品×忠诚客户。产品不好,卖不了高价,没有溢价能力;客户不忠诚,就没有回头客,也就没办法达到高出租率。”

而这正是华住二十年实战的“求真”沉淀。

早年间,季琦创办汉庭时,行业内大多酒店还在比拼“房间面积多大”“装修多豪华”,他却另辟蹊径,把目光聚焦在“客人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上。

譬如2013年,当不少酒店仍在通过“上网收费”获取额外收益时,汉庭率先打破常规,向住客开放免费网络配置3.5米超长网线,让住客无论是靠在床头,还是坐在沙发上,都能随时享受流畅的上网体验。

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正是“求真”的生动体现:不被短期盈利诱惑,而是直面客人想便捷上网的真实诉求,用细节服务搭建起与客人的信任桥梁。

后来,华住推出华掌柜系统,实现10秒快速入住,同样延续了“求真”逻辑。这一创新并非为了炫技自动化,而是精准洞察到客人怕排队的普遍焦虑,用技术手段减少等待的无序感,让便捷真正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宣传话术里。

季琦在《心生之境》中提到“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克制而不是炫技,精简而不是繁复”,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让酒店经营跳出“堆噱头”误区,砍掉不必要的繁文缛节,把资源集中在最能打动客人的核心体验上,这正是华住能在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而这种“求真”,还体现在对连接本质的洞察。

季琦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连接”,华住近2.9亿会员体系印证:截至今年二季度,中央预定系统间夜量占比65.1%,精准聚合需求输送客源,避免加盟商陷入“靠OTA流量被动生存”的困境。

正如书中所言“意义是由客体定义的”,酒店的价值终究要由客人和合作伙伴的真实反馈印证,把资源集中在客人真正在意的核心体验上,才能实现长久经营。

02

从人性出发

做持久的品牌

季琦在《心生之境》中提出“求真、至善、尽美”的华住哲学,其中“至善”不仅是对服务本质的追求,更是品牌与加盟商之间“共生共荣”的底层逻辑。

“有些加盟商跟我们想法不一样,志不同不相谋,我可以不做这个生意”。这份对价值观契合的坚持,恰恰是“至善”理念的核心——不追求短期的扩张,而是寻找同频伙伴,一起把“让客人有回家感”的初心落地,让每个门店都成为传递价值的载体。

有华住加盟商提到,“华住超前的技术研发、优秀的经营管理、强大的会员体系、质优价廉的供应平台”,正是“至善”理念的具象化赋能。

对加盟商而言,最核心的痛点莫过于“投了钱却没方向”:不懂运营、缺客源、采购成本高,而华住的支持体系恰好精准破解这些难题。以技术为例,自主研发的HPMS酒店管理系统能实时核算营收、预警库存,让店长从拍脑袋决策转向数据化经营;供应链端通过集中采购,将床垫、布草等物资成本降低,既保证品质统一,又为加盟商留足利润空间;近2.9亿华住会会员构成的流量池,更让门店不用“开业即担心客源”,就是对“至善”赋能最直接的印证。

“至善”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引导加盟商跳出“赚快钱”的短视思维,共同做“持久的品牌”。

季琦在书中写:“从人性出发,用极客精神做好产品,在用户的体验过程中得到其发自内心的喜欢、认同,从而形成迅速传播的口碑,进一步形成品牌。”这一理念也贯穿在对加盟商的引导中。

老刘曾见过同行为省成本用廉价布草,导致客人投诉“床单有异味”,不到半年就流失回头客,最终关门——这正是背离“至善”的反面案例。

而华住对门店的要求,小到如全季大堂茶包的选择、客房香薰的味道,大到品牌服务流程的标准,都围绕让客人舒服展开,这种对细节的坚守,让“至善”从理念变成客人可感知的体验,也让加盟商明白:唯有守住品质底线,才能实现长期盈利。

03

不被焦虑裹挟

心安追求尽美

疫情期间,老刘曾因“房租交不上、员工留不住”动过关店念头。

而季琦也曾面对严峻的人生考验,但他始终坚信“人生是一个旅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场修行。而这场修行的目的,显然是要提升全人类,乃至所有生物界的层次,向着更高级、更美好的层级迈进”。

而季琦的“尽美”实践,从来不是“追求完美无缺”,而是“在变化中找平衡”。

2020年疫情时,华住推动无接触入住、智能消毒技术落地,既满足客人安全需求,又提升运营效率,实现运营的“尽美”,而这从另一方面来看,当下行业的“卷”意味着转型契机到来。

季琦在书中反复提到的“心安”,也彻底改变了老刘的焦虑心态,让他领悟在经营中追求“尽美”。

“我之前总怕‘别人都在卷,我不卷就会被淘汰’,看了书才明白,‘心安才能专注’。”季琦年轻时也很急躁,骂哭过不少员工,后来他在书中反思:“心安了,做事的节奏就不一样了,对人、对伙伴也会多些包容。”

“理性投资,比盲目卷靠谱多了”,老刘的感悟,恰是“尽美”经营的精髓:不被焦虑裹挟,在看清趋势的基础上踏实做事,才能在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

04

“宇宙观”不是空谈

低头做事,抬头看路

刚开始读《心生之境》时,老刘觉得“宇宙观”“形而上”这些词太玄了——咱们做酒店的,不就是“开门迎客,关门算账”吗?哪用得着想这么宏大的问题?

但随着阅读深入,他慢慢明白,季琦说的“形而上是纲,形而下是目,纲举目张”,其实是在提醒酒店人:既要“低头做事”,把运营细节做扎实,也要“抬头看路”,看清行业趋势和客人需求变化,不然很容易在变革中迷失方向。

季琦的“宇宙观”,本质上是对“为什么做酒店”“酒店的价值是什么”的深层思考。

他在上海交大梧桐树下追问“人活着的意义”,后来做酒店时,又把这份思考转化为“让不在家里的人能有家的感觉”的初心——这份初心,让他在行业多次变革中都没走偏:从经济型酒店到中端酒店,从传统服务到数字化转型,始终围绕“客人需求”这个核心。

而现在很多酒店人之所以迷茫,就是因为只盯着“怎么卖更多房间”,却忘了“为什么要做酒店”。

季琦在书的最后说:“心安才能专注,才能处身立命”。在老刘看来,《心生之境》不是一本成功学,更像一个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同行,坐在对面跟你掏心窝子:“我也遇到过这些难,我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你也困在“卷服务不赚钱”的恶性循环里,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如果你也想加盟却怕踩坑,不知道怎么选品牌,不妨看看《心生之境》。

在这本书里,十年间创建了三家十亿级上市公司(携程、如家、华住)的季琦,没教快速回本的捷径,而是告诉酒店人怎么想明白路,怎么把生意做长久。

毕竟,做生意,不是做一锤子买卖,是要让客人来了还想再来——这才是酒店人真正的长久之道。

谢常青
谢常青
个人主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

已发表文章 136 篇

环球旅讯

交流请加微信

xie1732
ivy@traveldaily.cn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环球旅讯』公众号

获得最新行业资讯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