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酒店的焦虑,在华住找到了解药

谢常青 环球旅讯 谢常青 2025-11-28 10:02:01

本土高端走起来了

“最近圈子里讨论最多的,就是老五星摘牌和客人越来越挑的事了吧?”

一场酒店投资人闭门交流会上,有人抛出的话题瞬间引发全场共鸣。

“我手上那几家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老五星,这两年陆续摘了牌重新改造,不调整根本撑不下去。”另一位投资人接话道,“不光我这几家,周边同行手里的老物业也差不多,存量摆在这,但客人早就不买账了。”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如今高端酒店投资人圈子里,“老五星摘牌潮”已成常态。

那些地段优越、硬件基础扎实的老五星酒店,因设施老化、体验固化,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势,频繁退出原有高端品牌体系。

消费者也愈发不买账,有网友吐槽:“国际高端品牌住来住去都一个套路,大堂装修、服务流程几乎复刻,连早餐品类都大同小异,根本没什么记忆点。”

一边是庞大的老五星存量亟待激活,仅核心城市就有数千家待改造的优质物业;一边是国际高端品牌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体验、文化内涵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当下消费者早已从“认品牌光环”转向“看实际价值”,能不能提供有温度、有特色的体验,成了选择酒店的核心标准。

正是这样的行业机遇,存量物业的改造空间、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变化(从“凑活住”到“要住好”,从“追品牌”到“选体验”),以及国际品牌因同质化留下的市场空白,推动华住加速了高端品牌的战略布局。

01

“四大金刚”品牌矩阵

破解高端市场同质化困局

当消费者厌倦了国际品牌“复制粘贴”的奢华,当老五星改造陷入“换汤不换药”的困境,华住集团以“各有专攻、互为补充”的高端品牌矩阵,实现了从商务会议到文化度假的全场景覆盖,打破了高端酒店“千店一面”的僵局。

对痴迷东方美学的文化学者陈先生而言,禧玥酒店不仅是一处居停空间,更是一个能够沉浸体验千年东方文化之美、与自己灵魂契合的场域。

步入大堂,中式园林的意境瞬间隔绝都市喧嚣,光影透过木质格栅洒落,在枯山水景观上勾勒出静谧禅意;酒店里,与中国高奢品牌「上下」特别定制的茶器与家具,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糅合得恰到好处,窗外无论是浦江波光还是城央繁华,都成了雅致空间的点缀。

花间堂则擅长如何用情感共鸣打动人心,把自己打造成了承载幸福的“人间桃花源”

“以前度假总在找景点,现在发现最好的风景就在酒店里”,资深“花粉”林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作为超60万成员的“花粉”社群一员,她跟着花间堂的脚步,从武汉甘露山走到了新疆赛里木湖,每一次都有新的惊喜:在甘露山花间堂,她和孩子学汉绣、赏编钟纹样;在赛里木湖门店,围坐学拼马头琴,琴声伴晚风成独家记忆。

这种“一店一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源自花间堂精心打造的“花间一堂课”“花间香事”特色活动,以及“花间小日子”等九大服务触点,既保证了品牌品质统一,又避免了体验同质化。

每年的“花粉节”更是林女士的固定行程,和来自各地的“同好”一起做绒花、学做地方美食,让住宿变成了社交与文化交流的纽带。

如果说花间堂是度假客的“幸福驿站”,那施柏阁酒店就是会务组织者的“定心丸”。

这个带着服务达沃斯论坛百年底蕴的品牌,将德式精细与中国效率完美融合,重新定义了高端商务服务的标准。

某科技公司行政总监李女士,连续三年把公司的行业峰会都选在施柏阁。让李女士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紧急调整——有场国际会议临时增加200人茶歇,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专属会议规划师,没想到10分钟内就收到了完整的增补方案,从餐品调配到餐具补给全部安排妥当。

这种“预见式”服务在施柏阁早已成为常态。

在服务“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时,长沙环球融创施柏阁按照“一团一策”的专属方案,通过外交渠道提前了解生活习惯,甚至备好客人惯用的衣服熨烫方式,让客人感觉像在家一样舒适和自在,展现了其将国际标准的精细化统筹与本土化的人文温度相结合的能力。

艺术品收藏家张先生,则在美仑美奂酒店找到了“知音”。

作为同样源自德国的MaxX美仑美奂酒店,则以“老钱风”与艺术为核心,如青岛五四广场美仑美奂将德式设计与琴岛元素结合,上海外滩美仑美奂则将大堂打造成艺术画廊式的城市会客厅。

这种兼具品味腔调与文化内涵的体验,精准契合了高净值人群的偏好,对追求质感的精英客群来说是个更睿智的选择,这里也渐渐成了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

禧玥的文化表达、花间堂的情感运营、施柏阁的成功会务、美仑美奂的品味腔调,分别以鲜明个性切入细分市场,实现了从“品牌定义体验”到“体验定义高端”的转变。

这种以消费者真实需求为核心的多元供给,折射出高端酒店从“奢华标准”到“价值认同”的迭代,为本土高端酒店突破同质化困局提供了可行路径:真正的高端,源于对差异化价值的持续深耕与对人本精神的回归。

02

全品类战略破局

华住底气何在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高端酒店市场正呈现鲜明分化格局,核心城市需求稳增与新兴市场竞争加剧并存,部分区域更是陷入供给过剩与需求错配的双重困境。

曾经备受追捧的国际高端品牌,其“光环效应”正持续减弱,大中华区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而这并非高端市场的衰退,而是同质化竞争下的行业阶段性洗牌。

消费者需求的变迁成为破局关键: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认品牌”转向“认体验”。叠加中高端酒店建设热潮与市场规模增长预期,本土品牌的发展窗口已然打开。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在《HOTELS》杂志 2024 年全球酒店集团排名中,华住跃升至第四位,这不仅印证了其规模实力,更意味着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已具备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话语权。

而华住对高端酒店赛道的加码布局,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跟着行业周期节奏走的必然选择,更是历经多年布局后的战略收口,其核心底气源于根基深厚的三大优势。

其一,是全球化品牌整合能力。

2020年,华住全资收购德意志酒店集团(现华住国际),将施柏阁、美仑美奂等拥有百年积淀的国际高端品牌及顶尖运营体系收入囊中。

这种“本土底盘+国际基因”的融合模式,既规避了国际品牌本土化不足的短板,又弥补了传统本土品牌“高端经验欠缺”的劣势,为差异化布局奠定基础。

其二,是全链条运营效率优势。

依托覆盖19国的12000+家酒店布局与3亿华住会会员私域流量池,华住将中低端市场积累的供应链成本控制、数字化运营经验高效复用,打造出国际品牌难以复制的效率优势。

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对本土需求的精准洞察,紧扣消费者对情绪价值与文化认同的深层需求,读懂当下高端体验的真正内核。

譬如,针对家庭客群,花间堂则跳出标准化儿童乐园的套路,打造融入自然的亲子、家庭及宠物互动场景,让度假时光沉淀为幸福回忆;面向商务人群,传承德国匠心又兼具中国效率的施柏阁,以专业会务服务精准戳中“高效又省心”的核心诉求。

这种从真实体验出发的服务优化,精准规避了国际品牌标准化服务的生硬感,让住宿不再是旅途的附属品,而是能带来情绪共鸣的生活片段。

事实上,高端酒店的竞争重点,正从可见的品牌符号转向可感知的体验价值。

从华住的布局可以看到,这一趋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所验证。

品牌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推动这场变化的,更是行业结构与消费者预期正在发生的同步调整。

未来高端酒店的分化,很可能就来自谁能在体验层面给出更清晰、更具体的答案。

谢常青
谢常青
个人主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

已发表文章 148 篇

环球旅讯

交流请加微信

xie1732
ivy@traveldaily.cn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环球旅讯』公众号

获得最新行业资讯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