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级机场俱乐部:超大型机场的崛起|第二篇

赵琳琳 环球旅讯 赵琳琳 2025-08-01 15:57:52

目前亚洲仅有一座机场达到这一标准。

亚太地区的航空出行正迎来显著增长,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到2043年,客运量将翻倍。为应对强劲的需求,该地区多座机场正在推进大规模扩建工程,包括升级现有设施和在2025-2035年甚至更远期新建机场。

这场建设热潮正加速推动亚太地区向“超大型机场”迈进——根据国际机场理事会(ACI)的定义,“超大型机场”是指年旅客吞吐能力超过1亿人次的机场。根据OAG提供的2024年航班运力数据,目前亚洲仅有一座机场达到这一标准:东京羽田机场(HND),全年航司投放在此机场的座位总数达1.1亿个。

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东京羽田机场的年旅客保障能力约为9000万人次。2024年,该机场保障旅客数量接近这一上限,达到8500万人次。就航班座位容量而言,即航司从机场出发所提供的座位总数——羽田是目前亚洲唯一一个超过1亿座位数投放的机场。然而,上海浦东、北京首都和印度德里机场紧随其后,2024年这三座机场的计划航班座位数均在9000万至9500万之间。

哪些机场有望跻身“亿级机场俱乐部”?

以下是目前正在推进的一些项目,旨在帮助亚洲最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加入“亿级机场俱乐部”:

樟宜机场(新加坡)第五航站楼:

  • 新建的超级航站楼已于2025年5月动工,预计将新增约5000万的旅客处理能力,使机场整体年吞吐量从接近9000万提升至约1.4亿人次,目标在2030年代中期实现。
  • 同时,计划在2027年前完成第三条跑道的扩建工程。

香港国际机场:

  • 正在进行的扩建工程包括第三条跑道和新航站楼设施,预计将把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从目前的7400万人次提升至短期内的1.04亿人次,长期目标为每年1.2亿人次。
  • 扩建后的第二航站楼将于2025年9月起分阶段投入运营,新的值机设施及相关配套功能预计在2026年第二季度初开放。
  • 新的登机廊桥及到达服务设施则计划于2027年正式启用。

素万那普机场(曼谷):

  • 作为泰国最大的机场,素万那普机场的扩建计划包括修建第四条跑道以及新的南航站楼,预计到2033年,机场的年旅客处理能力将从6500万人次提升至约1.5亿人次。

仁川国际机场(首尔):

  • 第四阶段扩建工程已于2024年12月完工,新增了航站楼容量并建成第四条跑道,使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从7700万人次提升至1.06亿人次。
  • 此外,为支持低成本航空公司(LCC)和新增国际航线,仁川机场正在评估建设第三座航站楼及第五条跑道的可行性。

龙城国际机场(胡志明市):

  • 越南全新的龙城国际机场正在建设中,目标是建成四座航站楼和跑道,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
  • 第一期工程计划于2026年完工,主要建设一条跑道、一座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初期年处理能力为2500万旅客和120万吨货物。
  • 第二期预计于2035年完成,将新增第二条跑道和第二座航站楼,使年处理能力提升至5000万旅客和150万吨货物。
  • 最终,第三期将继续扩建,力争到2050年实现设计目标——年保障旅客1亿人次,货运量达500万吨。

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

  • 马尼拉地区的战略是通过建设第三座机场来缓解尼诺·阿基诺和克拉克国际机场的拥堵压力。新建的马尼拉机场(布拉干省)将分阶段开发,初期年旅客吞吐能力为3500万人次,完全建成后目标达到1亿人次。
  • 与此同时,现有的尼诺·阿基诺国际机场将新建一座航站楼,新增年处理能力3500万旅客,腾出现有三座航站楼的空间以便进行翻新。
  • 桑格利角机场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规划——现有的国内机场将分三阶段扩建为国际机场,最终升级为拥有四条跑道,年旅客吞吐能力可达7500万人次。

亚洲其他值得关注的重要机场建设项目包括: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
  • 印度第二座德里机场——Jewar(诺伊达)机场的建设。
  • 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扩建。

多项重点机场项目也是对超级枢纽的战略投资,相关国家正致力于将其机场打造为区域或全球转运中心,从而推动规模效应。新加坡樟宜、曼谷素万那普、仁川和香港机场均在扩建,旨在吸引全球长途及洲际转机旅客;而新马尼拉机场则定位于与吉隆坡和新加坡樟宜等区域巨头竞争。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替代或补充运力受限的机场。一些主要城市受制于土地限制或基础设施老旧:

  • 北京大兴机场建成旨在缓解北京首都机场的过度拥堵。
  • 越南龙城机场将取代胡志明市容量已达极限的新山一国际机场。
  • 印度Jewar机场计划于2025年7月启用,为德里机场体系提供新的运力。

亚洲各国政府将这些航空枢纽视为促进国内外投资、旅游业和就业的重要驱动力。例如,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航空城(KLIA Aeropolis)和印度Jewar机场的建设,均以打造城市规模的经济区为目标。

亚洲不仅在建设更多机场,更在打造更大、更智能、更加互联的机场。这些现代化的超级机场运用生物识别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手段,实现规模化增长的同时,确保旅客体验和运营效率不受影响。

整个亚太地区正进行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使亚洲机场能够很好地满足因经济快速增长、中产阶级崛起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而带来的国内外航空旅行需求激增。不久之后,“亿级机场俱乐部”将迎来新的成员。

参考资料:100 Million Club: The Rise of Mega Airports | Part 2OAG

赵琳琳

环球旅讯

微信:DD719_0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环球旅讯』公众号

获得最新行业资讯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