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大半生,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漫长。
前程无忧的最新报告显示,只有职级在总监级及以上的受访者,才有超半数的比例(54.5%)在同一公司任职超过五年,而受访职场人的跳槽频率也主要集中在五年一次,占比35%。
亚信科技采购部门总经理马楠先生,司龄已经长达25年+,今年就要给两个共事了许久的部门同事办退休欢送会了,而他自己却还没打定主意要什么时候退休,退休计划一延再延。
为什么马楠可以在商旅管理领域保持热忱?差旅管理是一个不会让人产生职业倦怠的工作吗?
为什么可以在亚信待25年+?
马楠毕业在一个单位待了几个月之后,就来到了亚信,属于采购部门,同时负责管理商旅业务。
亚信科技是马楠职业生涯里第二个入职的公司,他在此一直工作至今。
马楠学习的是商科,亚信的采购业务中他负责的是间接采购,没有太大专业壁垒,成功上任。
到现在,其实商旅相关岗位在招人的时候,专业的范围都还是比较广,马楠透露:“亚信采购部门学法务、财务的,还有市场营销或者工商管理专业的都有。”
马楠所在的亚信科技成立于1993年,是领先的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目前专注于数智运营、5G专网与应用、AI大模型交付等领域,员工数超过1.4万人,每年企业消费管理支出过亿元。
刚开始,亚信的商旅业务还很简单,保证出飞机票、火车票就可以了,有相关供应商的工作人员驻站,交由行政部门来管理。
但后来,商旅业务日渐庞大,这个业务被划到了负责“节约成本”的采购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亚信科技与“中国互联网门户三巨头”网易、新浪、搜狐同在2000年于美股上市,属于首批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高科技企业。
而马楠亲历了亚信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又退出,2018年重新在香港上市的过程。
在纳斯达克上市,给亚信科技的商旅管理带来了更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当时亚信邀请了惠普的CFO过来为上市之路保驾护航,给审计部门种下了合规这个种子,引入了新的采购方法,审计部门的话语权逐步提高,审批机制逐渐完善。
马楠认为,在当时,亚信的商旅管理理念可以称得上是非常先进,这也为后续与供应商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在大家还在用票代的时候,亚信科技率先与航司做了直连。服务过亚信的供应商,服务谁都没问题,因为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的专业性会更强,而且一直在钻研,能给供应商带来启发。”
现如今,亚信的商旅管理理念除了惠及合作伙伴,还对股东亚信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创造价值。
马楠正式接管商旅业务是在2011年,他回忆刚接手的时候,自己是跟随着供应商的成长而成长的。他认为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业内的优秀供应商,带领亚信在商旅的成长。
亚信内部较为干净的职场环境也给了马楠一个放手踏实做事的机会。
虽然是意外进入商旅这个行业,但是马楠认为,如果还有下次,他依旧会选择进入商旅行业。
“能跟行业一起成长,是很难得的机会,有挑战,就会有成就感。我对商旅也是有热情的,很感兴趣。”
作为公司采购部门的管理者,马楠觉得自己不能当天花板,“只有自己不断地上升,底下的小伙伴才有发展的空间。”
不会停止的挑战
在行业沉淀了这么多年的马楠,在商旅管理上却依旧面临着挑战,而这个挑战大部分是源自于内部。
“挑战是每分每秒都存在的,员工关于价格的反馈不会停止。”
从上级领导到一线员工,亚信内部对价格的关注度都很高。
因为实行预算先行的商旅管控政策,所以亚信的部门经理对于成本管控也更敏感,有机会也会积极寻找合作的酒店商家。
但这意味着,如果某个部门谈下的酒店合作无法上线系统进行托管,又或者是上线托管之后收费变高了,原先部门的“省钱经”被打破,那么矛盾就会出现。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和部门经理进行沟通,进行线上托管所带来的数据真实性是一种更为长期的价值,比节省下的金钱价值更大。”
亚信的商旅管理系统于2013年上线,系统建立起来之后,管控标准也朝着越来越规范化前进,进行查漏补缺。抓手很强的情况下,出现的反弹也会很强,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员工就会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
如何让员工积极配合商旅政策?
马楠的经验是——以人为本,员工能在住宿方面获得的福利,都会积极帮忙争取。
当员工因私出行可以使用到公司的优惠政策,享受折扣价格、赠送早餐、延迟退房等福利时,也会对企业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对于商旅政策的接受度就会提升。
除了这些日常挑战,亚信内部还曾发生过一次商旅系统的更换,这对于习惯了旧系统的员工来说,又要再进行重新的适应,光是磨合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也让马楠意识到,在员工体验层面,系统的更换要做到无感,要尽量贴合员工已有的使用习惯,在使用层面,新系统则要更具备比旧系统更高的能力。
出海商旅的格局已变
出海寻找商机,是现在很多企业的选择,亚信早在2015年就开始尝试出海。
2015年,我国正式制定并发布了《“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多家国、央企加速了出海步伐,涉及能源、基建、交通、通信等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亚信的海外事业部,也进行了出海尝试。
但第一次的出海尝试,并不算是十分顺利,不适应海外政策,不一样的客户习惯、交付的经验和历史沉淀也不能复用到海外,交了很多的学费之后,亚信及时调整了出海步伐。
马楠回忆道:“当时的海外商旅业务管理还较为简单,基本上是飞机票和住宿两大块,主要仍是与优质的供应商合作来保证对海外业务提供支撑。”
在住宿方面,更多的是做一些集中化的管理,比如说集中在某一个公寓或酒店,当时的能力还不太足以支撑分散化的住宿资源。因为亚信在当时海外业务是项目制的,差旅周期不长,没有给员工开放海外酒店的选择权,所以在住宿方面,没有面临太大的挑战。
当时,通过增加新航线、布局二线城市、机型升级等措施,外航在中国市场进行积极扩张,拓展中国客户。所以机票方面,亚信在当时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与之前相比,马楠觉得,当下第二波出海在维度和深度上,都更为展开。
尽管负责海外商旅管理的业务已经有些年头了,但马楠只是低调地给自己打了60的及格分。
问及原因,他提到 “海外商旅与国内商旅有着不同的复杂面貌,海外商旅能够顺利平稳提供保障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而在降本增效的大前提下,要对商旅业务进行更优质的管理就需要去拓展更多的海外供应商,他认为,找到精细化的垂直供应商始终是采购的一个大趋势。
“在摸索海外商旅业务的过程中,坑是一定要踩的,踩坑并不是一件坏事,推动事情的发展才能暴露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复盘之后,才能诞生方法论。”
至于要如何才能少走弯路,马楠的一大诀窍就是与海外事业部的同事多交流,复用海外同事前公司的商旅资源,多去了解不同公司的海外商旅管理政策,学习经验。
回顾过往,马楠觉得“埋头苦干-勇于承担-厚积薄发”这三个词概括着他这些年在商旅管理领域的成长轨迹,“进入商旅管理领域会让人得到很多方面的锻炼,商旅人是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多参与行业会议,这些都会变成有用的积累。”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