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笔者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几位酒店业者的吐槽。
愤懑、无奈,溢于言表。
酒店生意,现在居然这么惨了吗?
清明假期刚过,官方数据显示“人均旅游消费”为453元、反超2019年水平1%。这本来意味着,旅游消费力复苏出现分水岭,振奋了很多分析师的情绪。
但4月的酒店业,体感和春暖花开的大势“格格不入”,反倒是刺骨的寒意。
在媒体层面,也可以发现很多相应的信息。
据「定焦」报道,整个3月,多个城市的民宿入住率较去年相比有所下滑,并持续到了清明节假期。为了获客,很多民宿开始主动降价。
- 其中的代表是莫干山庾村,当地业者告诉「定焦」:
- 去年五一一房难求,1500元都不一定能拿到大床房资源,“到今年清明,600元就能出”。
清明期间,莫干山大部分民宿只有4号当天的入住率尚可,剩余两天销量较差。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当地民宿主也不太乐观。
而且,酒店业这股低迷的气氛,已经开始侵蚀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周。
以北京为例,近期《北京商报》做了调研,发现几个值得关注的信息:
- 北京核心商圈部分经济型酒店,五一假期房价突破千元,但整体房价却不及去年同期(案例来源:速8酒店@北京天安门前门地铁站店)
- 北京部分中高端酒店价格,五一期间仅有小幅上涨,部分奢华酒店房价甚至不升反降(案例来源: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宝格丽酒店)。
这轮调研截止日期为4月中旬,后续随着五一假期临近,相应酒店价格可能还会发生变化。但基本的方向很清晰:
2023年房价非理性猛涨的“酒店刺客”,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如果看数据大盘,一个更清晰的现实是:2024年春节假期结束之后,中国酒店业绩可谓愁云惨淡,远不如2023年。
只是在临近五一前夕,两者间的差距才逐渐缩小。
数据来源:酒店之家
拆分来看,春节后至4月14日,这段时期的中国酒店业属于量价齐跌,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对比2023年同期都有大幅下滑。
尤其是入住率,有一段时间甚至还低于2021年同期。真的是连疫情期间的水平都打不过了。
无怪乎大家对五一都没信心了,因为中国酒店已经咬紧牙关,过了将近两个月的苦日子。
在此期间,舆论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一点。从史上最强春运,到天水麻辣烫崛起,再到“清明哪个景区好像都有1亿人”,酒旅市场被渲染的花枝招展。
但问题总是存在的,需要正视。
为什么中国酒店业在春节后,出现了这样一段“小冰河期”?笔者认为,主要两个原因:
一是酒店商家越来越多。
经过2023年的强劲复苏,从经济型到中高端,从小商家到大体量,酒店供给都在大幅增加,所以住宿市场逐渐僧多粥少,入住率的压力越来越大。
有两组数据可以佐证:
- 截止2023年11月19日,中国酒店(15 间房以上)数量为34.4万家,已超过2019年水平两个百分点;从房间数看,中国酒店(15 间房以上)客房数为1731万间,恢复至疫情前98%。
- 2023年全年,中国大陆地区中档及以上品牌酒店,签约量显著回升,总签约量达972家,同比增长66%,创下近五年来的历史新高纪录。
二是社会整体消费力依然偏弱。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5.3%,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4.7%,这意味着需求端依然疲软。
进一步拆解可以发现,一季度的数据基本是被3月拖累了:
2024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万亿元,当月同比增长3.1%,低于预期的4.8%。
有分析师认为,这体现了中国消费“复苏集中在出行、消费集中在假期”的态势,依然在继续。所以2月春节假期结束后,3月的消费有了明显的下滑。
这就和酒店业2月下旬至今的“小冰河期”,对应上了。
不是兄弟们不努力,而是大环境不允许。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3月消费整体低迷,但服务消费增长,还是显著高于商品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全国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10.0%,较前值12.3%有所放慢,但仍明显高于商品消费的4.0%。
简言之,就是其他行业更惨。酒店、餐饮、电影、旅游等服务消费,相比较来看,业绩还算可圈可点、聊以自慰。
如果展望未来,笔者也有几个简单的判断:
第一、酒店业的供给还会继续增长。从各大酒店集团疯狂跑马圈地、广开加盟之口,就可以管中窥豹了。2024一定是个卷出花、卷出血的年份。
第二、短期内不要指望社会消费力有奇迹复苏,规律就是规律。
第三、酒店虽然越来越不好干,但对比其他行业,可能还算烦恼较少的。要有基本的信心。
第四、精细化的运营能力,从钱里再抠出钱的本事,未来对于酒店会越来越重要。
另外,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笔者还是抱有一定期待的。
五一确实是个重要的假期节点,很多用户可能攒着钱,就等着这时候花——换句话说,不要被前面的“小冰河期”吓坏,因为清明假期毕竟时间短。
假日经济现在越来越猛,是个明显的趋势。
我们继续对旅游市场保持关注。
评论
未登录
大话BI
2024-04-23
一到节假日,酒店房价就猛涨,旅游没有一点性价比,何必再凑这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