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文章 报告 供应商 企业 职位 视频 商机

共有4761条符合条件的结果

排序:

韩国:11月入境的外国游客同比大增387.4%,来自美国的游客最多

韩联社12月30日报道,韩国观光公社(旅游发展局)30日表示,11月入境韩国的外国游客同比大增387.4%,为45.9906万人次,但仍然仅为新冠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11月(145.6429万人次)的31.6%水平。 从来源地看,来自美国的游客最多,为6.4861万人次,其后依次是日本(6.2422万人次)、新加坡(3.3212万人次)、泰国(2.9316万人次)、越南(2.7313万人次)。 同期,出境韩国人同比增加604.1%,为104.1431万人次。(界面新闻)
2022-12-30

入境免隔离、“五个一”限制取消,国际航线多久会全面恢复?

实施近三年的各类国际客运航班管控政策至此宣告结束。
2022-12-27

美国:考虑收紧中国旅客入境防疫措施

美国官员周二(27日)表示,鉴于数据不够透明,美方对中国对外通关感忧虑,美国正考虑对赴美的中国旅客收紧入境防疫措施。(路透社)
2022-12-28

日本30日起加强从中国入境的防疫措施

据共同社,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7日宣布,30日起将加强入境防疫措施。对于从中国大陆赴日及七天内去过中国的所有人员,将实施入境时检测。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人员原则上隔离七天,并将限制中国航班增加班次。(格隆汇)
2022-12-27

意大利卫生部:中国旅客入境意大利,需落地核酸检测

据“旅行雷达助手”公众号消息,意大利卫生部最新发文规定,即日起入境米兰马尔彭萨机场的中国旅客,都必须在航班落地后,领取行李之前进行新冠核酸检测。检测费为90欧/人,需自行支付。
2022-12-26

媒体:英国将考虑对中国旅客实行入境限制措施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28日报道,英国政府将考虑要求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报道称,预计英国交通部、内政部和卫生部官员将于29日评估英国是否需要在此事上效仿其他国家。2023年1月将安排26趟从中国直飞英国的航班。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2月28日发布消息称,美国将从2023年1月5日起,对来自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地区的航空旅客进行强制性新冠检测。此前,意大利宣布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行强制性检测。(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2-12-29

中国旅客入境美国须提供48小时检测证明

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网站(CDC)当地时间28日发表最新声明,从中国大陆、香港或澳门飞往美国的两岁及以上乘客需要在飞行前不超过两天时接受新冠病毒检测,并在登机前向航空公司出示“阴性检测证明”。新冠测试的手段可以是PCR测试,即所谓的“核酸检测”;也可以是通过远程医疗服务进行的抗原自我测试。(第一财经)

2022-12-29

香港卫视:中国将于2023年1月3日全面开放入境措施

根据香港卫视12月21日的最新消息报道,中国将于2023年1月3日起不再采取境外入境前往隔离设施隔离的措施。优化为0+3的政策,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新的一年2023年起将全面开放。

2022-12-22

网传成都入境隔离缩短到“2+3”,相关工作人员:依然为“5+3”

昨日晚间,在微博和小红书上,陆续有多位博主发文,称成都入境后在酒店隔离的集中隔离政策已经从原来的5天缩减到两天,这些博主都是从海外或中国香港入境成都的。不过,经成都政府热线12345,成都双流机场咨询电话,以及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均回复,目前接到的上级通知依然是入境航班隔离政策为“5+3”(五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第一财经)
2022-12-21

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旅游接待规模或超过2000万人次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报告表明,伴随着入境旅游复苏和回暖的政策窗口逐步打开,今年入境旅游接待规模将超过2000万人次,有序恢复将是未来入境旅游发展的主基调。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更多国家或地区取消或进一步放宽国际旅行限制,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数据,截至12月5日,全球有117个国家取消所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入境限制,在这一背景下,被压抑的国际旅行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国际旅游业恢复步伐加快,呈加速反弹趋势。1-9月,全球接待国际游客约7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62%。UNWTO预测,2022年全年国际旅游市场规模将恢复到2019年的65%,国际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的70%至80%。从地区来看,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恢复力度最强,其次是美洲和非洲,亚太地区的恢复相对较慢,但整体形势开始明显好转。(中国网旅游)
2022-12-20

搜索问题反馈

爆料 订阅 投稿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