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酒店业的竞争格局中,高净值人群始终是最具吸引力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具备超强的支付能力,也在不断推动奢华旅行与酒店产品的创新。
那么,高净值人群究竟是谁?他们又愿意为哪些酒店与服务买单?
在2025 环球旅讯峰会【住宿业峰会】论坛上,WPW Performance Consulting 创始人 高斐励带来了一场关于高净值人群酒店消费偏好的分享。
而在讨论高净值人群愿意为哪些酒店买单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高净值人士”到底是谁。
通常的定义是,拥有超过100万美元净资产的人都可以被视作高净值人群。很多人以为他们生来富有,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现实中,大多数高净值人士是通过创业,依靠自己的公司获得财富,最后在出售公司时实现了资产的飞跃。
在美国,这样的人大多集中在大城市,但他们的来源却十分广泛,不仅仅是金融或科技行业,采矿、伐木、农业等传统行业也孕育了许多成功人士。
他们的共性是:拥有雄厚的购买力。
高净值人群眼中的“好酒店”
那么,什么样的酒店能够打动这些人?
无论是豪华酒店还是高端旅行服务,最关键的核心是服务质量与独特体验。
对高净值人群而言,员工的专业度和培训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感受。他们要的并不是花哨的噱头,而是被理解、被尊重、被照顾到细节的体验。投资在培训和服务上,往往比硬件更能赢得他们的长期青睐。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即便是豪华酒店,其客户也不全是高净值群体。运营上往往需要“金字塔式结构”,底层通过会议、团体入住等业务保证基本入住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有余力吸引数量不大但愿意支付高价的奢侈客群。
换句话说,高净值客户的特征是量少价高,他们的价值在于拉升酒店品牌和利润率,而不是撑起大规模入住。
高净值人群如何预订酒店?
高净值客户的预订方式同样与众不同。虽然他们也会上Trip.com、Expedia或Booking.com,但更偏爱一些专属渠道。
美国的大通银行、美国运通等金融机构往往为其高端客户提供旅行服务,而Virtuoso、Internova这样的奢华旅行社网络,则成为他们定制行程、预订酒店的重要依赖。
对他们来说,省时、省力、值得信赖的渠道远比价格更重要。
然而,酒店的分销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
过去十几年,谷歌是酒店搜索的入口,Booking和Expedia通过向谷歌支付巨额费用确保排名靠前。但现在,随着ChatGPT、Gemini、Claude等AI平台进入大众搜索场景,越来越多的酒店搜索开始转移到人工智能对话中。
这意味着酒店需要第三次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容策略:2005年要保证PC端信息完整,十年前要迎合移动端搜索,而现在则必须确保信息能够被AI机器人准确识别和推荐。对于想要抓住高端客源的酒店而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战场。
中国正成为值得关注的市场
在目的地选择方面,中国正成为值得关注的市场。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推动入境游做了大量努力,例如对部分欧洲国家实行免签政策。
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外国游客产生“想来中国”的强烈欲望。
传统景点如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和中华美食当然重要,但对很多西方游客来说,中国的现代化面貌往往更能带来惊喜。高速铁路、电动汽车、移动支付系统的普及与高效,甚至连很多从未踏足中国的人都难以想象。正是这种“意想不到的现代感”,构成了中国新的吸引力。
同时,也需要帮助外国游客消除陌生感。
对于没有在中国生活过的人来说,像微信、支付宝这样的应用并不熟悉。酒店或旅行社如果能在游客抵达前就提供一个“中国工具包”,提醒他们提前下载微信、绑定支付宝、开通eSIM卡,就能让整个旅行过程顺畅无比。
再加上安全、便捷的交通与翻译工具,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即使语言不通,也能轻松畅游中国。
与其仅仅强调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如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现代中国的高效与便利。
酒店如何布局海外市场?
对于希望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酒店来说,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开业前的准备。
很多时候,一家新酒店在开业第一天门可罗雀,原因并不是硬件不够,而是市场节奏没有跟上。
正确的做法是提前半年就在当地建立销售团队,提前四个月投入公共关系制造话题,提前三个月签订OTA合作协议,提前两个月和航空公司打包推出产品,提前一个月落实团体业务作为保障。
等到酒店正式开业时,就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源基础,再通过忠诚会员推广逐步放大品牌影响力。
循序渐进的市场准备,能帮助酒店避免“空窗期”的窘境,同时逐步建立高净值客户认知。
归根结底,无论是海外高净值客户愿意为哪些酒店买单,还是中国如何吸引更多高端国际游客,核心都在于“体验与信任”。
对于酒店而言,这意味着服务要精益求精,内容要与时俱进,分销要紧跟AI时代的变化。
对于目的地而言,则需要在强调传统魅力的同时,展示现代中国的惊艳与便利。只有当这些环节真正融合,高净值人群才会心甘情愿地为独特而难忘的住宿体验买单。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