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合安锚定文旅新周期:从“造梦”到“造生活”

赵琳琳 环球旅讯 赵琳琳 2025-09-22 16:23:23

行业迎来新格局

9月21日,苏州阳澄湖畔,亚洲最大的私募并购投资基金安博凯投资基金(MBK Partners)旗下文旅管理平台——海合安文旅,正式完成对原“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全资收购,并将其更名为 “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

这不仅是一次资产更名,更是中国文旅行业进入新周期的重要信号。

从过去十年的资本“造梦”、IP泡沫,到今天逐渐浮现的运营复兴、消费升级与差异化探索,主题公园市场正经历着一次深刻的阶段转折。这不仅是项目层面的分野,更是整个行业运行逻辑的再校准。

海合安的入局,不仅是一场资产并购,更是一种产业实验,它试图回答中国文旅行业的新十年该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01

中国主题公园十年浮沉

中国主题公园行业的首轮狂热,是资本、地产和IP的联手造梦。

从2009年到2018年,影视公司、地产商、私募基金几乎都希望复制迪士尼的魔力,将银幕上的幻想搬到现实中。据第三方市场调查数据统计,这一时期国内新开的大中型乐园激增,但其中近一半出现客流不足或盈利困境。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中腰部乐园平均复游率仅18%,远低于国际成熟市场40%的水平。

这类项目往往遵循同一逻辑:高举高打、依赖IP效应、开业初期人气火爆,但缺乏持续内容迭代与复合消费场景,结果是“开园热、运营冷”。单一门票模式不仅难以支撑现金流,还让盈利能力高度依赖淡旺季波动。

疫情三年的冲击,更是加速了资本泡沫退潮、现金流紧张的行业洗牌。在此背景下,行业对“如何走出低复游率困境”的关注度迅速提升,从过去的扩张速度转向了盈利结构的可持续性。

众多国内本土知名品牌的案例显示,国内大型乐园普遍存在复游率低、二次消费不足、区域消费闭环未形成的问题。

相比之下,国际成熟乐园如迪士尼、环球影城、日本富士急和韩国乐天世界,通过复合消费闭环和差异化体验,实现稳定客流和可持续收益。例如,上海迪士尼游客人均消费中,门票收入仅占一半,其余来源于餐饮、衍生品和酒店住宿,这一逻辑是国内大多数乐园尚未完全掌握的。

这些案例共同说明:主题公园成功的关键,不是粗放式的规模铺陈,而是产品差异化+消费闭环+体验本地化打造的精细化运作模式。

这背后其实揭示了一个重要逻辑:乐园不再是孤立的游乐场,而是嵌入城市和区域消费生态的“日常场景”。这正是中国中腰部乐园普遍缺乏的能力。

行业由此进入思考阶段:规模和流量是否仍然是衡量乐园成功的唯一指标?资本押注和运营管理的平衡点在哪里?这也是海合安入局前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换句话说,海合安接手的不是一座园区,而是一道行业命题。

02

海合安入局

海合安文旅的入局,并非一次被动接盘,而是一场主动的产业实验。

过去,中国主题公园市场的扩张主要依赖资本和IP造梦,而海合安则在这一逻辑之外,锚定的是运营闭环与长期价值。

他们将阳澄湖半岛乐园重新定义为一个“全龄、全时段”的复合型目的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产品和体验,尝试改变乐园的商业模式和游客行为。

暑期试运营期间,海合安阳澄半岛乐园推出了国内首个“奶龙”IP主题区,锁定年轻家庭客群;沉浸式大秀《状元归来》将科举文化与苏州本地语境相结合,既满足了文化体验的深度,也让游客在娱乐中获得地域认同感;夜游体系“阳澄星光夜”延长营业时间至晚间九点,将餐饮、演艺和市集叠加,带动二次消费。

有业者观点曾指出,本土乐园如果能找到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点,更容易形成“精神归属”,避免陷入千园一面的竞争泥潭。

通过这些举措,海合安文旅不仅在内容上创新,也在商业模式上向国际成熟乐园靠拢——不再依赖单一门票收入,而是通过复合消费闭环提高盈利能力。

更重要的是,海合安文旅将乐园与周边度假区的资源打通。

长三角是中国消费升级的前沿阵地。而海合安文旅把乐园与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消费群体结合,实际上是把“乐园”转化为“城市微度假客厅”。

阳澄湖半岛坐拥生态景观,毗邻高消费群体集中的苏州工业园区,酒店、民宿、餐饮、节庆活动都与乐园形成联动。游客可以白天带孩子畅玩乐园,晚上参与市集活动或品味当地美食,实现“白天游乐、夜晚生活”的复合体验。

这种微度假模式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也将乐园的经济价值放大到整个区域。

通过将内容创新、运营闭环与区域联动结合,海合安文旅希望将乐园从孤立的游乐场转变为区域经济的放大器,为中腰部乐园探索出可复制的盈利模式。

暑期试运营数据初步验证了这一策略的可行性:接待游客超过35万人次,同比收入增长68%,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两万人。

更关键的是,二次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包括餐饮、演艺及衍生品销售,这种消费结构与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等国际乐园趋同,说明海合安文旅正在通过运营能力而非单纯IP吸引,创造长期可持续的现金流。

这也是投资人最关注的指标:收入能否摆脱对门票的依赖,能否形成稳定现金流。换句话说,这场实验的价值并不止于游客体验,而在于它能否提供一种“投资可复制性”的范本。

03

主题公园行业十年之问

海合安文旅此次在华东的深耕,是中国主题公园行业正在进行的一次深刻自我修复。

在过去十年中,资本和IP造梦推动了行业快速扩张,但也带来了低复游率、单一门票依赖、运营管理不足的问题。

现在,行业正面临新的十年考题:如何在差异化、运营能力和消费闭环上找到长期盈利的路径。

国际经验提供了参考。日本富士急乐园通过极限过山车和富士山景观锁定年轻客群,韩国乐天世界则通过城市综合体绑定购物、餐饮和娱乐,实现稳定客流。它们虽规模不大,但通过差异化和精细化运营,获得了长期收益。

这对于中国中腰部乐园来说,意味着生存逻辑的转变——规模和IP光环不再是唯一指标,运营能力和体验深度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资本的逻辑也在重写。过去投资人追逐的是“开园客流”的短期爆点,而未来看重的将是复游率、客单价和区域带动效应。行业进入“慢变量竞争”的新阶段。

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的重生也体现了消费升级趋势对行业的影响。

长三角短途旅游市场巨大,周边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微度假、家庭出游和夜间消费的需求增长,为复合型乐园提供了空间。

通过“苏式生活方式”理念,海合安文旅将白天亲子体验、夜晚市集和节庆活动结合,使乐园既有文化深度,也具消费闭环,为中腰部市场提供了可参考的运营模式。

更广泛地看,苏州阳澄半岛乐园的重生提出了行业的核心命题:在资本造梦泡沫退去之后,中国文旅产业能否真正回归运营本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否将文化、生态和生活方式融入日常消费场景,形成长期价值?

答案不仅关乎海合安的成功,也决定了整个中腰部乐园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若这一实践取得成功,它将成为中国主题公园行业从“造梦”到“造生活”的标志性案例,也可能引领整个行业进入一个以运营能力和消费体验为核心的新周期。

这一探索将提供一次宝贵的行业反思——提醒文旅产业不能仅依赖资本与IP的幻象,而必须真正面对运营的长期主义。无论结果如何,海合安文旅在苏州阳澄半岛乐园的深度实践,都将成为中国主题公园下半场的重要注脚。

赵琳琳

环球旅讯

微信:DD719_0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环球旅讯』公众号

获得最新行业资讯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