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点布局到体系输出:中国酒店出海的时代拐点

罗銮銮 环球旅讯 罗銮銮 2025-09-05 17:44:52

体系化的协同与价值共享

中国酒店业迎来了一次标志性事件。

8 月 27 日,锦江酒店(中国区)在吉隆坡与本地酒店管理集团 RIYAZ 达成合作,计划未来五年在马来西亚、越南、印尼、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六国落地超 180 个项目。

 

这是中国酒店集团第一次以成体系的方式出海,不仅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被视为中国酒店国际化的新阶段。

长期以来,中国酒店集团的国际化多以零散试点或资本投资为主:早期的海外门店更多是“单点尝试”,或者通过资本收购获取渠道资源。

相比之下,锦江酒店(中国区)此次协同品牌矩阵、管理体系、供应链和会员网络开启系统性出海,意味着行业正从“资本布局”走向“体系输出”,背后折射出中国酒店业整体国际化逻辑的转变。

全球化势不可挡,但企业出海,却并非“走出去”三个字那么简单。

在众多海外目的地中,东南亚具备独特优势。该地区拥有约7亿人口,年轻化趋势明显,消费升级和数字化接受度较高。携程商旅《2024-2025 商旅管理市场白皮书》显示,中国企业近年来的国际差旅目的地中,东南亚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2025 年,东南亚酒店市场规模将达到 143 亿美元,未来五年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自然成为中国酒店集团出海的战略首选。

但必须看到,东南亚市场并不是一片空白。万豪、希尔顿、雅高等国际酒店集团早已将东南亚作为战略重点,持续加码中高端与奢华板块。

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酒店集团将与全球连锁巨头正面竞争。正因如此,锦江酒店(中国区)以成体系的方式出海,不仅是自身战略的延伸,更是对中国酒店业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一次检验。

01

战略落子:网络化布局的逻辑

出海不是仓促之举,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国际化布局。

锦江酒店(中国区)选择以“稳步落子”的方式进入东南亚:未来五年,将与 RIYAZ专门为此成立的酒管公司RJJ hotels合力在东南亚上述六个国家推进超180个项目。相较于数量规模,其独特之处更在于节奏的可控——不是一味追求速度,而是把市场扩张设计成一场“稳打稳扎的长期工程”。

在品牌布局上,锦江酒店(中国区)选取了锦江都城、麗枫、锦江之星、暻阁、云居五个民族品牌出海,覆盖经济型、中高端至高端度假等赛道,既能承接中国差旅人群对品质住宿的需求,也能满足东南亚年轻消费群体的期待。

 

这种布局不仅回应了东南亚市场的多层次客群需求,也让锦江在进入新区域时避免了单一品牌的风险。它更像是在编织一张覆盖不同客群的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状试探。

一方面,能在区域内迅速形成规模效应,把差旅、度假、社区型住宿等不同场景串联起来,从而提升整体的市场存在感;另一方面,它也为后续的运营和管理留出了空间。只有当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酒店能够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互补,集团的供应链、会员体系和数字化平台才能真正发挥协同作用,而不是停留在孤立的项目运作。

与RJJ深度合作的同时,锦江酒店(中国区)也将在当地自主发展出海品牌,计划未来5年在东南亚市场的整体布局规模突破500家。

锦江酒店(中国区)的精准出海并不是“先有点,再连线”,而是从一开始就以网络思维谋篇布局。这为后续的体系化协同和长期主义落地奠定了前提。

02

体系化协同:长期主义的现实考验

如果说品牌和区域的选择决定了“出海在哪里、以何种姿态进入”,那么长期能否扎根,则取决于更深层次的能力:

如何在陌生市场中保持服务的一致性、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如何让会员和差旅客户跨境延续忠诚度。这些问题,正是长期主义的真正考验。

锦江酒店(中国区)的应对方式,是把在国内沉淀的供应链、会员及商旅网络、人才组织能力整体复制到海外,让扩张不止是门店数量的增加,而是体系的延伸与重塑。

供应链改造:平衡“标准化”与“本地化”

依托其全球采购平台(GPP)及国内成熟制造业网络,锦江在建材、客房设施和服务流程上保持统一标准。但它并没有“硬搬国内模式”,而是“结合本地需求适配”。 

保障质量与成本优势的同时,根据当地政策与物流条件灵活调整;在系统和交付层面,既有欧洲验证过的海外版本可供移植,也通过与集成商合作实现一站式的全链路服务,形成“国内资源+本地服务”的闭环。

从外部观察来看,这一做法有三点值得注意:

其一,它把中国成熟制造和规模优势延伸到海外,降低了出海成本;其二,利用系统和流程的差异化适配,减少了文化与政策壁垒;其三,通过前期依靠国内资源、后期培养本地团队的递进路径,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留出了余地。

这不仅是供应链的本地化,更是一次“中国供应链如何嵌入全球酒店业价值链”的尝试。

会员与商旅网络:跨境延展的关键支撑

已在全球布局超过1.37万家开业酒店的锦江,自带客源“捷径”。截至今年5月,其海外丽赏会(丽笙会员平台)全球会员数量超过2300万,加之拥有超2亿会员的 “锦江荟”、超20万家企业客户的锦江酒店商旅,将共同构建起强大的全球客源输送网络。

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出海东南亚,相关差旅需求也会顺势迁移。GBTA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商旅支出将突破1.56万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长尤为显著,超五成企业增加国际差旅预算。其中,同程商旅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内地企业赴东盟相关国家的商旅出行热度同比增长超110%,雅加达、曼谷、吉隆坡三大城市居首。

据悉,此次规模化出海,锦江酒店商旅系统已为东南亚新项目预留接口,未来企业客户可直接通过现有平台完成一键预订。这意味着锦江国内会员和企业差旅客群,能够为东南亚新项目的启动与爬坡,提供宝贵且稳定的客流支撑。

从行业观察的视角看,锦江的优势在于“双轨并进”:一方面,会员体量作为C端的长期资产,可以为海外项目提供直接导流;另一方面,B端的商旅网络则通过规模化、体系化的合作,形成稳固的收入来源。

这种模式并非单纯依靠品牌与渠道,而是以“生态思维”将客户运营嵌入整个商旅链条。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锦江能否真正实现会员网络与商旅生态的深度打通,将成为其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组织与人才:软实力的关键

体系最终要落在人。锦江在东南亚采取“双轨制”:既派遣总部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保证战略延续性,又注重培养本地人才,让文化和服务理念逐步沉淀在当地。这种双向融合,是长期主义真正能落地的关键。

从单点输出到体系复制,再到因地制宜的本地化,这在国际酒店集团的全球扩张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印证。而锦江的探索,正为中国酒店业提供了一次体系化走出去的现实样本。

这给行业传递了两个信号:第一,出海不只是规模的游戏,更是体系与组织的考验;第二,真正能留下来的,不是开店速度最快的企业,而是能把体系标准和本地文化结合得最好的企业。中国酒店业的国际化如果想走得远,必须从“资本故事”走向“体系化能力输出”。

03

从锦江到中国酒店业

国际化的时代课题

锦江酒店(中国区)的出海战略,不只是一次企业层面的尝试,更为中国酒店业提供了一个整体国际化的新参照。它带来了三个层面的启示:

第一,能力可复制比规模本身更重要。过去,中国酒店业习惯仅仅用“开店数量”来证明实力,但在国际化竞争中,真正能留下来的,是能沉淀并复制一整套体系化能力的企业。

第二, 多层次覆盖是差异化的关键。与万豪、希尔顿、雅高等国际集团在东南亚更倾向集中火力于高端和奢华板块不同,锦江酒店(中国区)选择以“多梯度矩阵”品牌切入市场:既有锦江都城、麗枫、锦江之星承接差旅和大众消费需求,也有暻阁、云居进入度假与高端休闲场景。

这种组合式布局的价值,不在于单一层级的突破,而在于打造更加全面的市场覆盖。这种“均衡覆盖”比单点深耕更能提升抗风险能力,也为未来体系化协同创造了空间。

第三,在地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外派管理者可以保证标准化,但真正赢得市场的,是本地团队的文化理解与服务落地。品牌能否深根发芽,取决于这种软实力的沉淀。

把上述启示,放到更大的国际竞争格局中看,才更能凸显其意义。

过去十年,国际酒店集团不断加码东南亚与中东,中国市场也长期是它们最重要的增长来源。而如今,中国酒店集团开始更加主动走出去,尝试在全球行业版图中塑造自己的位置。

这标志着中国酒店业整体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这条道路注定充满挑战:文化差异、政策壁垒、供应链磨合,以及与国际巨头的正面竞争,都会成为长期考验。但也正是在这些不确定性中,体系化能力和长期主义的价值才能真正被看见。

 

罗銮銮
罗銮銮
个人主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

已发表文章 113 篇

环球旅讯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环球旅讯』公众号

获得最新行业资讯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