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酒店集团规模仍在持续扩张。
《2025中国酒店集团及品牌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度中国规模前50家酒店集团营业客房数、营业门店数实现双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3.17%和14.03%。
在酒店业规模化扩张的浪潮中,供应链体系的短板,正成为制约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瓶颈。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数量庞大的加盟商而言,从筹建期的家具、建材到运营期的客耗品、智能设备,涉及上百品类、数千供应商,任何环节“卡壳”都可能压垮利润,更埋下了品牌信誉受损的隐患。
其一,价格不透明,缺乏统一标准与公开比对机制,导致渠道报价差异悬殊,信息不对称直接推高采购成本。尤其在筹建阶段,分散采购模式下的问题更为显著,成为加盟商利润流失的主要缺口。
其二,品控失控,非正品与次品流入市场,不仅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更因质量问题引发安全风险。
其三,缺乏规范的供应商筛选体系,导致加盟商在采购时陷入选择困境,不得不承受溢价采购或交付延迟的双重压力,额外成本持续侵蚀运营收益。
更深层来看,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单一环节的失误,而是行业责任体系的错位。
这种缺乏统一标准的生态,已非单纯的成本问题,而是制约酒店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障碍,其破解之道在于重构行业规则与信任体系。
环球旅讯了解到,在成立20周年之际,华住集团首次将“服务责任”写进平台流程,正式推出《“华住易购网站”平台&供应商九大服务承诺》(以下简称“九大承诺”),并于华住易购官网公布了各项承诺的具体适用条件和细则,内容包括:供应商承诺“正品销售、按时送达(延期赔)、优价保证(贵即赔)、降价退差(降即退)、7天无理由退货、30天包换、先行赔付、发票无忧”和华住保证“公开透明”。这些保障的推出无疑给这些困在痛点里的酒店人,递出了一把破局的钥匙。
01
重构酒店供应链信任体系
据知情人士透露,华住集团推出的“九大承诺”,并非孤立条款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套以制度化机制、数字化系统、平台治理为支撑的体系化解决方案:
其核心在于通过重构供应链全链条的责任逻辑与运行规则,实现对酒店供应链“质量、价格、服务”的动态平衡与系统性优化。
短期内,“九大承诺”的时效、价格、售后等条款可能对供应商形成约束,但长期将倒逼全链条效率提升。
对加盟商而言,标准化采购流程将大大减少沟通成本,使其聚焦运营与对客服务,稳定的成本控制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对供应商,交付时效与超期赔付绑定,倒逼其提升效率,高门槛准入与抽检则强化品质管控。
前端服务改善将降低售后成本,形成“服务提升→成本下降→体验优化”的正向循环。
显然,华住的“底气”主要得益于大量的前期系统性投入:
- 联合多部门制定产品标准,高门槛准入与系统抽检汰换监管;
- 要求供应商“30 天价保+全网比价” ,实时监控价格,避免加盟商买贵;
- 数字化系统整合数据预警交付风险,确保履约时效。
从更深层次来看,在综合平衡性上,“九大承诺”突破了酒店行业“质量、价格、服务不可兼得”的“不可能三角”。
环球旅讯观察到,“九大承诺”覆盖正品保障、价格透明、交付时效、售后处理等关键环节,形成闭环。
不难看出,华住正试图给酒店供应链建立“信任体系”:供应商按标服务,加盟商聚焦运营。
这套体系化承诺不仅解决了行业当下的痛点,更推动供应链向“主动优化、风险共担、效率优先”转型,为华住旗下加盟商的长期竞争力与行业标准化提供了支撑。
02
做“难而正确的事”
过去,中国酒店业曾长期依赖进口物资、参照国际标准,供应链被外资品牌的“轻模式”主导,例如:
- 推行“一店一设计”,导致加盟商对接分散供应商时,成本高企且难保品牌一致;
- 仅提供产品目录,不介入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或成本控制,将质量、价格、交付风险转嫁给加盟商;
- 出问题后加盟商维权成本极高,陷入多重困境。
这种模式看似降低了品牌方的运营压力,却让加盟商陷入“价格不透明、品质无保障、售后踢皮球”的困境,同时又让供应商难以形成稳定的订单与规模生产。
在环球旅讯看来,华住则选择了一条更难却更彻底的路径,深耕全链路价值,构建起中国酒店业的自主方案。
在成本控制上,华住通过自主研发标准、介入上游,以规模与标准压缩冗余。
譬如,今年新推出的汉庭酒店4.0,便是供应链升级迭代的标杆。通过造价、工程、维保、运营及收益的全链条优化升级,打造更低造价×更高效率×更稳客源的抗周期盈利模型,实现投资价值的最大化。其中,软装、基础建材、IT设备、家具、设计服务等采购成本下降10%-20%不等。
图:汉庭4.0
有华住酒店加盟商告诉环球旅讯,在供应链品类的价格上,华住核心品类综合降幅20%以上。
这种成本优势并非以牺牲品质为代价,而是通过集中采购、上游直采、淘汰冗余中间环节实现的“精打细算”。
华住深度介入生产和物流全流程,用实打实的机制保障承诺落地:不锈钢从生产到安装周期从 55 天缩至 40 天,效率提升 27%;非定制运营物资 7 天内必达,定制筹建物资 45 天封顶。
服务上,与外资品牌“只给目录不管落地”不同,华住供应链覆盖酒店生命周期的每一个节点:从筹建期的家具、空调系统,到运营期的客耗品、清洁设备,甚至小到拖鞋、洗沐用品,均有明确的产品标准和服务流程。
华住的“重”模式构建了共赢生态,保障加盟商利益,推动供应商提质增效,实现品牌方、加盟商、供应商共赢。
不难看出,国际品牌的“轻”,本质是提供品牌产品目录,让加盟商自行挑选;而华住的“重”,深度介入全链条运营,全周期覆盖服务,凭清晰规则,为品质与履约强保障。
这种差异的核心,在于华住选择了“做难而正确的事”:
- 通过掌控供应链关键环节,既保障了加盟商的利益(透明价格、正品保障、售后保障),也推动供应商提升质量与效率,最终构建起“品牌方-加盟商-供应商”的共赢生态。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定标,华住以 “中国方案” 证明中国酒店业,能凭自主创新走出独特发展之路。
03
华住20年
开启酒店业的质量时代
在出行需求日益多元、住宿体验愈发受重视的当下,走过二十年的华住,选择以“再出发”的姿态回到初心。
这背后,是华住对行业沉疴的清醒认知,更是自我革新的勇气,说到底,就是想让产业链上的各方都能得到好处,让住酒店的人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品质和温暖。
对华住自己来说,这是回到了最初的目标。
从要求合作供应商“贵即赔”保证价格合理,到供应链方面的管理力度,“以客户为中心” 不再是一句空话,要真正做到让加盟商“省心、省钱、省时”,这样既能留住原来的加盟伙伴,也能吸引更多中小酒店加入,形成共生合力。
对整个行业而言,这是从“你多我少的竞争”变成“大家一起赚钱”的转折点。过去供应链的“品牌压供应商、供应商坑加盟商”怪圈,正被华住的规则打破——倒逼供应商提品控,助加盟商减售后,让产业链在正向循环中获益。
上游把控好质量,带来的体验稳定和一致性,也成了华住旗下各个品牌留住客人的重要原因。
对中国酒店业来说,这是从“跟着别人学”到“自己带头做” 的底气。供应链效率提高了,正推动整个酒店行业从“追求规模大”走向“注重质量好”的精细发展新阶段。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