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破产5A景区爆火,打了多少同行的脸?

谢常青 环球旅讯 谢常青 2025-05-15 09:16:32

性价比拉满

今年五一最魔幻的旅游消息,莫过于全国第一家“破产5A景区”——“洛阳龙潭大峡谷”突然火了。

据官方消息,五一假期,龙潭大峡谷亮出硬核的成绩单:

  • 五天共接待 9.6万人次,同比增长23%;
  • 单日团队量突破5000人次;
  • 客源地由河南周边7省份,扩展到21省份(含港澳台);
  • 5月2日,抵近单日最大接待量上限首次采取限流措施。

龙潭大峡谷这波爆火,直接给同行上了一课:

  • 原来景区想赚钱,真不用把游客当冤大头。

先看看这波操作有多实在。

景区里1元的冰棍,2.5元的黄瓜,5元两根烤肠,矿泉水价格和超市差不多,主打一个真诚不宰客。

对比那些卖30元文创雪糕、38元炒饭、50元矿泉水的网红5A景区,龙潭大峡谷简直是“景区界的良心”。

除了物价低调,4月30日,龙潭大峡谷再出一项宠粉举措,自5月1日起,景区一张门票用一年。


图源:“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公众号

走过了不少景区“刺客”的套路,如今的游客愈发理性成熟,与其被当韭菜割,不如花小钱看世界级风景。

有网友直接吐槽:

“别的景区把游客当提款机,这儿把游客当自家人。”

再谈谈景区资源的事。

很多景区为了圈钱,疯狂搞人造景观,今天建个玻璃栈道,明天弄个网红打卡点,结果热度一过就凉凉。

而龙潭大峡谷就算破产了,仍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

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其享有“古海洋天然博物馆”、“黄河山水画廊” 等美名,靠的是实打实的地质奇观:

  • 12亿年的岩石、260万年冲刷出来的峡谷,这些天然优势可不是砸钱能造出来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尼古拉斯教授就曾说过:“龙潭大峡谷是人人都应该去的地方。”

如此奇观的景区,也曾打过“翻身仗”。

之前民营企业单打独斗差点玩完,后来国有资本进场重组,直接盘活了整个景区。

据界面新闻消息,龙潭大峡谷破产,是因为经营公司资不抵债,原公司破产后换了个新单位,然后继续营业。

2017年,龙潭大峡谷景区所属万山湖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进入破产程序。

但在2022年迎来了转机,国有企业入场投资万山湖公司。

与此同时,万山湖公司更换了股东,龙潭大峡谷景区逐渐步入正轨。

随后,万山湖公司进行了系列招投标,去年龙潭大峡谷采购观光车,举办夏季趣野狂欢节,并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今年,景区更是新增了索道项目的规划设计。

如今,在洛阳龙潭大峡谷,游客可漫步峡谷赏地质奇观,也可体验刺激的高空滑索,还能在水上乐园畅玩,或乘船游天池秘境。

回归行业发展现状,当前文旅市场虽已形成转型共识,众多景区纷纷提出创新升级战略,但实际运营中,仍有不少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经营模式转型步伐缓慢。

而龙潭大峡谷,通过推行亲民化门票定价策略,有效了降低游客准入门槛,释放消费潜力,显然为后续二次消费场景开发奠定了基础。


图源:“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小程序

相较之下,部分传统老牌景区固守高门票定价模式,门票价格与服务体验、资源价值严重失衡。

过高的消费门槛不仅降低游客重游意愿,也导致景区内游客停留时间短、二次消费转化率低,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旅游消费生态闭环,制约景区的长远发展与品牌价值提升。

说到底,游客不是傻子,与其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营销,不如价格实在点、风景独特点、玩法丰富点。

龙潭大峡谷这波操作,真该让那些总想着割韭菜的景区好好学学,毕竟这年头,把游客当回事儿,才是景区活下去的硬道理。

谢常青
谢常青
个人主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

已发表文章 84 篇

环球旅讯

交流请加微信

xie1732
ivy@traveldaily.cn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环球旅讯』公众号

获得最新行业资讯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