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Booking.com总部大楼内,环球旅讯CEO李超与Booking.com首席业务官James Waters就旅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交流。
窗外风和日丽,而就在这片和煦风景的另一面,全球旅游业正在经历一场“完美风暴”:
人工智能崛起、消费行为重塑、市场格局洗牌,在线旅游平台行业龙头Booking.com和其他玩家都在这场风暴中,探索新的航向。
在交流中,James Waters畅谈了Booking.com的全球发展策略,深入分析了AI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旅游内容与用户体验的创新探索,以及如何应对中国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James Waters的个人职业生涯也颇为独特。在剑桥大学攻读人类生物学专业期间,他最初仅作为兼职加入Booking.com,从此便再未离开这家公司。
过去16年间,James轮岗过市场、产品、客服、技术、HR等多个部门,甚至曾驻上海办公室开展业务。这种跨领域经历塑造了他对在线旅游平台生态独特的全局观:“旅游业本质是满足人类探索世界的需求,技术只是更聪明的解题工具。”
颠覆旅游业的AI
还未出现
面对生成式AI(GenAI)的行业热潮,James展现出人类学家般的审慎:“生成式AI更擅长优化我们已有的工作模式,但目前还未带来颠覆性体验,但探索出真正具有革命性、体验完全不同的智能体世界,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
Booking.com荷兰总部大楼
Booking.com已在一些方面实现突破:
- 客服提效:AI生成酒店标准化回复模板,酒店可编辑修改后直接反馈给客人。
- 智能搜索:如支持“带泳池的海景度假屋”等自然语言指令,房源匹配精准度提高。
但他坦言,AI目前尚未突破旅行决策的核心痛点。
如果你做行程规划,比如安排一次欧洲多城之旅,在四天内游历四座不同的城市,你需要协调航班、住宿,甚至租车。它并不像简单地从一个地方获取价格,然后直接放入 ChatGPT 体验中就能完成预订那样轻松。从探索到预订的整个过程充满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人真正解决这一难题。这也是未来令人期待的创新方向。
这与Booking集团CEO Glenn Fogel的判断一致:真正颠覆性的AI应用可能还需要经过多年的验证周期。
“互联旅行”增长显著
但仍有待普及
Booking集团近年来力推的“互联旅行”(Connected Trip)成为财报亮点:
- 2024年第四季度,集团互联旅行业务交易量(单次行程预订至少两类旅行服务)年同比增长45%。
James揭示了增长背后的两大驱动因素:
- 忠诚度计划升级:通过扩展“Genius”会员权益范围(增加机票、景点门票等)增强黏性,增强用户价值体验。
- 个性化与情境化:未来个性化和情境化的作用将更加凸显,这也是未来投资与创新的重点方向。
尽管增速明显,但Booking Holdings最近的财报显示,其“互联旅行”的交易量在Booking.com总交易量中的占比尚未达10%。
James则重点指出了扩展“互联旅行”(Connected Trip)需要聚焦的三大关键领域:
1.解决用户从AI生成的行程过渡到实际预订存在的障碍。
2.通过如Genius忠诚计划通过整合多品类服务激励以提升用户粘性。
3.跨品类、跨地域的复杂预订流程尚未被完美解决。
中国市场,不容忽视
Booking.com 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尽管中国出境游复苏滞后,但James仍视其为战略要地。
他透露,Booking.com正深化与诸如支付宝、东航等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并探索通过短视频平台(如抖音TikTok等)触达年轻用户。
不过,James也坦言,Booking.com在中国的品牌营销预算不像在美国那么高,它更多地依赖于效果营销和合作伙伴驱动的流量。
面对携程等本土OTA在内容生态(如小红书式UGC)的强势布局,Booking.com选择聚焦技术优势,例如上海研发中心负责全球预订体验优化,以“隐形基建”支撑本地化服务。
个性化与内容战略
是未来趋势
James预测,未来五年旅游业的两大流量入口将是短视频灵感内容与AI对话式交互(如ChatGPT)。
他认为,短视频的沉浸式体验能激发旅行需求,而生成式AI则可无缝衔接“灵感发现-行程规划-预订”全流程。
个性化体验将成为竞争核心。James以用户旅行场景差异(商务/休闲、单人/家庭)为例,指出AI需动态适配需求,而非静态标签化用户。这种“情境化智能”或成为OTA差异化突围的关键。
总之,从AI的效率优化到Connected Trip的生态构建,Booking.com的战略始终围绕“技术赋能用户体验”与“供应链协同”的双重逻辑。
在AI与生态整合的浪潮中,这家全球最大的OTA平台正试图证明——真正的创新,始于对人性需求的深刻理解,终于技术赋能的精准落地。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