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支教”实为作秀+旅游?背后生意一本万利

胡彪 环球旅讯 胡彪 2024-06-24 07:00:40

毛利率堪比茅台

“7天支教费上万,大凉山沦为‘公益支教秀场’”

“七天行程,前四天都是旅游,只有最后两三天上午支教”

6月23日,央视新闻报道,女生网上报名支教变成交钱旅游,冲上热搜。

被曝光的种种“支教研学”乱象,集中在几个方面:

  • 名为支教,实为观光,七天行程大部分是旅游。

  • “卖惨式”营销,营造大凉山“学习条件艰苦”的假象。

  • 以颁发“志愿服务证书”为名,打着“公益支教”的旗号圈钱,价格普遍在万元以上。

为什么上万元的价格,还是有人愿意买单呢?

事实上,去“大凉山支教七天”,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每年一到寒暑假,就可以见到全国各地大批的高中、大学毕业生赶赴大凉山,成为支教志愿者。

但其中很多人的真实目的,是为了一纸支教“志愿服务证书”。

用在择校、出国留学、考研等方面提供相应证明文件,提高成功率。

留学生群体中,支教经验已经成为升学“标配”。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大家都有,如果我没有的话,就显得我不如别人了”。

所以,表面上的“公益支教”,买方和卖方,都心知肚明。

“志愿者”需要支教镀金,商家则从中牟取暴利。

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上万元的支教研学产品,毛利率超过75%,堪比茅台。

而所谓的“公益支教”的组织方,其实大部分是旅行社或者旅游相关的公司充当。

“这一行几乎没有门槛,租好场地,和学校打好招呼,把孩子包装成寻求支教的学生,就可以招募‘志愿者’了”。

专注广西研学旅游的L总告诉笔者,部分公益组织也开始卖支教研学产品。

事实上,“支教旅游”只是研学乱象中的一小部分。

因为高利润、低门槛,研学机构鱼龙混杂,造成市面上的支教、研学产品良莠不齐,一直都是消费者维权的“重灾区”。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还能看到更多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比如:

  • 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中心数据,2023年6月1日至8月31,江苏全省“研学”相关消费维权舆情 29867条。
  • 2023年7月25日,“研学团违规拆分 139 人进北大,合计收费150万,北大关闭46人校友预约系统使用权限”。

  • 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名校游变成了校园门口打卡的旅游项目,草草了事。

2023年11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服务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就曾指出“研学旅行走样变味”位列问题清单之首:

  • 一是活动行程与合同约定不一致。一些研学旅行项目在参观地点、活动内容、住宿餐饮等方面与合同约定有较大出入。
  • 二是研学机构傍“名校“误导消费者。有些研学旅行项目声称与名校等机构合作,可以深度游览和感受名校氛围,但实际只是带学生到校门口打卡拍照。
  • 三是研学服务质价不符。有些研学旅行项目收费高昂,但参观的地点却是免费景点,实际成本远低于收费标准。

时至今日,诸多乱象依然存在。

眼下,暑假支教、研学旅游高峰即将到来,广大游客务必擦亮眼睛!

胡彪

爆料和交流请联系hubiao@traveldaily.cn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环球旅讯』公众号

获得最新行业资讯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