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住宿项目,包括星级酒店、中端及经济型酒店、会所、办事处、公寓、民宿、短租房、旅馆、农家乐、招待所、培训中心等等满足常规生活以外住宿等需求的产品。这些产品组合在一起,构成“旅居住宿大市场”。分布在城市的旅居住宿项目,是旅居住宿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便起见,下文将“旅居住宿项目”简称为“酒店”(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狭义的“酒店”概念)。
01
城市酒店的
消费动机与客源类型
在发展初期,酒店被视为旅游六要素之“住”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一直有观点认为,酒店行业源于旅游的发展,应该顺应和满足的是旅游客人的需求,“旅游饭店”的概念顺势而生。
随着城市商务往来的频繁、会展产业的发展,城市酒店被赋予更多的对应商务、会展住宿需求的使命,甚至直接被称为“城市商务酒店”。
在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城市酒店面对的客源类型更为多样,通常分为商务客人、旅游客人、休闲客人等等。酒店营销看似有了更多的选择,却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于是市场行情向好时,大家伙儿一起飞;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迅速分出高下,不少酒店便出现收益下滑甚至亏损。
02
城市酒店的
根本需求来自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一部由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推动的历史演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结构愈加复杂,使得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给城市酒店的发展带来契机。
1998年,酒店全行业亏损,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需求不足,导致酒店的消费需求不足。
随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起步,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的实际居住人口快速增加,对酒店的需求也迅速增长。配合房地产的拿地、避税等多重需要,城市酒店的规模迅速膨胀;再到后来,城市间商务、会展等往来日益频繁,加上城镇自身的各项需求,催生了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快速崛起;接着,消费升级带来中端连锁、精品酒店等产品的蓬勃生机。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展示城镇化与城市酒店发展的关系,笔者查阅了大量数据统计材料,做出下面两张图,从数据角度揭示出两个客观规律:一是城市酒店的规模增长是基于城镇化的发展;二是在历史进程的各个细分阶段,城市酒店的业绩表现取决于酒店数量和城镇化率之间的供求关系。
图1
图2
注:数据来源星级饭店数量与利润总额来自中国文化与旅游部统计资料,住宿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从城镇化率(图1的次坐标轴对应的蓝色曲线)的增长速度来看,城镇化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年以前,城镇化率的年增长速度不超过2%,曲线相对平缓;
第二阶段,1996-2018年,城镇化率的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以上,其中两个小阶段的增长速度引人关注,分别是1996-2001年期间维持在4%以上,2004-2007年基本维持在3%以上;
第三阶段,2019年及以后,城镇化率的年增长速度回落到2%以内,2022年跌至0.8%。
住宿业的规模受统计口径不一的影响存在差异,为了更真实反映行业规模发展历程,2008年及以前的行业规模以星级饭店数量统计数据为准,2008年以后的行业规模采用国家统计局的住宿设施数量统计数据。
对照来看住宿业的规模发展过程,从图1不难看出,住宿设施的数量曲线(对应图1的主坐标轴)与城镇化率曲线保持方向一致且更陡峭(增长速度更大),尤其是这几个阶段非常突出:一是1998-2000年,二是2012-2013年,三是2018年以后。这三个小阶段的背离式发展(尽管方向一致,但速率差距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城市酒店历史上的几次亏损周期。
03
城镇化新阶段之下,
城市酒店应审时度势
1、中国的城镇化进入新阶段
一是从绝对数来看,2022年,城镇化率突破65%;二是从相对数来看,从2019年起,城镇化率的年增长率进入1.0时代(不足2%),2022年增长率仅为0.8%,其中有疫情三年的偶然因素影响,但偶然因素只是加剧和催化了历史趋势这一必然因素的作用。
政策层面,中国从2012年开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民城市”“城市更新行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等,更是为新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指明了基本方向,也标志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2、新阶段下,城镇化(与酒店相关的)的历史短板与新契机
首先,新阶段的城镇化将改变过往的高歌猛进,不再偏执于数量增长,而是着重于提升质量,实施城市的有机更新,提高城市的密度和精度。这个阶段要以空间结构调整为主、质量提升为优,更需要挖掘存量,整合与提升存量的价值,将存量资产尤其是闲置资产盘点清楚,并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新要求之下,研究转型,创造新生。
其次,城市要以人民为中心,就更要以人为本,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大休闲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个趋势之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广义休闲产业将获得新发展契机。
第三,县域经济迎来新机遇。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是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这个阶段,有序地培养都市圈,转变特大和超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大中城市的功能与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需要以县城为重点推动城镇化建设,而且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3、顺应新阶段,城市酒店应审时度势,重新选择
首先,考虑大方向,是去是留?留下来的话,是在现有基础上精耕细作,还是基本延续现有定位并做升级提质,又或是大刀阔斧全面转型?就单个项目而言,这就是战略层面的问题。
其次,确定大方向后,还需要解决后续的战术问题,尤其是全面转型的方向下,该往哪儿转?基本的思考方向是,城市酒店需要顺应新阶段特征,弥补城镇化的现存短板,回归商业地产的本质,寻求新的定位,实现转型。
04
城市酒店
可参考的转型之路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着重探讨单个城市酒店项目如何转型,可以是单体酒店,也可以是连锁品牌下的某具体酒店项目;事实上酒店转型还有个重要课题就是酒店品牌的转型,如有机会将在后续做专题探讨。
城市酒店是商业地产的一种类型,我们从多个方面来理解这个话题。
第一,从这个角度来看,经营酒店这门生意,带来的机会成本就是物业出租的租金价值;如果是租赁物业,租金就是直接的成本。
第二,商业地产是依托城市尤其是所在区位及周边环境而存在,酒店转型要结合所在区位的市场形势,综合利用周边的资源和社会条件,重新定位,成为城市服务综合体或者是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差异,不同区位的城市酒店可以选择不同的转型路径,以下列举几种典型的考虑方向供大家参考。
一是医养健康综合体。典型的是医院、专业医疗机构、高端医美场所周边的城市酒店,尤其是负有盛名的综合性医院或者专科医院周边。这些酒店可以考虑以医疗养护、康复、陪护等需求为中心,在高质量满足酒店客人底层需求(住宿)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医患及家属的细节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便捷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比如基础性的自助洗衣晾晒、提供医院信息、营养餐、家属餐,更进一步的健康咨询、情绪安抚、陪诊服务、协助预约挂号,甚至专家诊疗的绿色通道等等。这样转型之后,酒店能成为这个医养健康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型城市,这条赛道能容纳更多的城市酒店。
二是教育研学综合体。典型的是大中专院校以及大型研学基地附近的酒店。可以对应这些学校或机构带来的师生员工知识提升与休闲娱乐、家长家属探望陪读、学术及商务交流活动等等需求,尤其是要及时关注和响应年轻学生的新兴需求,对传统酒店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植入相应的文化、教育、时尚元素,提供各种配套设施,甚至协助组织相关活动。
三是社区服务综合体。这种综合体的出现是新型城镇化的需要,目前已经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出现并推广。主要是面向社区居民提供集约化服务、覆盖居民全生活链的综合性、多功能社区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文体娱乐、养老托育、医疗卫生、议事协商、便民商业等服务。位于成熟社区周边的城市酒店可以考虑这个转型方向,对应周边社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转型,提供社区友好型的设施与服务,甚至直接转型为社区服务综合体。
四是创意文化综合体。通常是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周边的酒店转型为综合体的一部分;或是酒店自身带有鲜明的创意文化禀赋,从而转型为综合体本身。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体现出文化创意的特质,提供各种与当地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相关的服务和体验。
五是创业孵化综合体。这类综合体主要面向小微企业,提供各种企业服务,如会议室、商务中心、IT支持等。创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附近的酒店可以考虑这个转型路径,为小微企业提供一个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六是乐园配套综合体。通常与主题乐园或大型景区相连,提供各种娱乐、休闲、购物等服务。
总之,酒店需要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制订科学的转型计划,并有效实施。如此一来,于项目,能改写生命周期曲线,重获生机与活力;于行业,能优化结构,错位竞争,剩下的酒店能够精耕细作,形成高品质发展;于城市,既可以补城市短板,符合政府需求,又便于市民生活,符合“人民城市”的大方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环球旅讯立场。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