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G撰写航空转型系列文章之五,解读航空业正在进行的重大技术转型。本期文章将探讨航司库存的管理方式如何从传统的代码共享和航线网络协议模式,向虚拟联程转变。这一转变无疑是重塑航空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OAG将通过本文分析这项转型对航空公司和旅客带来的深远影响。
这项转型在重新划定航空业的边界,重新定义航司如何管理库存并进行变现。与此同时,虚拟联程也为旅客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OAG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 航司合作协议的演变:追溯最初的代码共享协议到正式的航线网络协议形成的过程,以及虚拟联程过去十年的发展
- 虚拟联程的发展现状:评估当前的市场规模以及未来增长潜力,并简单梳理大型航司和机场为推动虚拟联程而做的事情
- 以虚拟联程为核心的技术生态:重点介绍虚拟联程领域最具创新力的十家旅游科技初创公司,解读该趋势发展背后的技术支持
OAG表示,这一转变对于航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谨慎制订战略。过去十年,各家航司对于虚拟联程的态度各不相同,部分航司有更明显的抵触情绪。OAG将通过更加深入的探讨,揭示虚拟联程给航空业带来的潜在影响和机遇。
航司之间的多层合作
航空业格局复杂,为了提升运营效率、拓展航线网络、提升旅客体验,航司之间建立了不同层次的联盟。这些合作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层层叠加,从最初的互联协议发展为代码共享联盟,最后再到以技术为支撑的虚拟联程。
互联协议:全球航司合作的起点
早在1947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就引入了互联协议的概念,由此构成了航司建立合作的基础。
这些协议开启了航司之间的合作。
互联协议实质上是两个航司之间的旅客服务协议,通过行李托运、办理登机手续,当航班被取消,通过另一家航司重新预订机票等服务,有效提升顾客体验。
过去几十年来,互联协议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合作的不同方面都制订了规范,并涉及多项费用,包括GDS分销费用、IATA代理佣金、电子票协议和费用,等等。
代码共享协议:拓展航线网络
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互联协议的基础上,出现了代码共享协议。1967年,美国阿勒格尼航空(Allegheny Airlines,是USAir的前身,后更名为US Airways,之后又与American Airlines合并)与一家支线航司达成第一个代码共享协议。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市场放松管制,航司之间签订代码共享协议的做法逐渐普及。
代码共享协议是航司合作拓展航线网络的方式之一。通过签订协议,航司可以销售合作航司的机票,从而扩大服务范围。这些协议在星空联盟、寰宇一家和天合联盟等航司联盟之间较为普遍,不过并不局限于此。许多联盟的成员航司会与联盟之外的航司共享代码。这种策略能够帮助航司向旅客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提高客座率,实现互惠互利。
1989年,澳洲航空和美国航空正式引入“代码共享协议”这个术语。这两家航司以洛杉矶、悉尼和墨尔本作为枢纽,提供轴辐式(hub-and-spoke)航线服务。20世纪90年代,由于欧盟放松管制,代码共享协议在欧洲也流行起来。通过代码共享协议,航司无需运营连接目的地的航班,就可以拓展航线,从而扩大服务范围,为旅客提供更多选择。
虚拟联程:突破航空旅行的界限
虚拟联程重新定义了航司库存的管理方式,是挑战传统的创举。与传统联程和代码共享协议不同的是,虚拟联程早期是在2010年初,由Kiwi.com和Dohop这两家机票搜索平台引入主流。虚拟联程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依靠的是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和企业家精神,而不是航司之间的正式合作。
这些开创性平台最初通过Sabre和Amadeus等GDS系统购买单程航段,然后重新打包成涵盖多个航程的产品,并提供附加服务,例如为没有赶上下一个航班的旅客报销酒店入住费用,或者为替代航班提供凭证,并提供协助和支持服务。
在Kiwi.com和Dohop的推动下,航司开始探索虚拟联程这个具有前景的领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易捷航空于2017年与Dohop合作推出“Worldwide by easyJet”项目,标志着航司开始主动拥抱虚拟联程,并将其整合至商业模式中,为行业开创了先河。
虚拟联程概念与自助转机的出现密不可分,它将单个航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航线网络,做到了传统联程和代码共享协议无法实现的事情。
然而,这一创新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由于这些航班是独立运营的,旅客必须在每个转机点提取行李并重新办理托运。此外,由于航司之间的合作机制并不完善,旅客无法略过海关过境关卡,这不同于乘坐传统转机航班的旅客。
相比之下,虚拟联程更适用于免签区域,例如美国和加拿大,或者欧洲的申根区,因为这些地区的入境手续更简单。
尽管存在这些阻碍,但是随着技术供应商优化预订流程,并为这些问题提供保障措施,虚拟联程模式发展迅速。许多虚拟联程服务商提供保险套餐,以覆盖旅客因错过航班而可能承担的损失。这不仅为旅客提供了安全保障,也有助于提升整体用户体验,从而推进虚拟联程在旅游业的应用。
虚拟联程的发展现状:在挑战中把握机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虚拟联程的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当今的快节奏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环境下,为旅客提供更灵活便捷且价格更优惠的机票,引起了行业的共鸣。不过,行李的处理和错过转机航班的潜在风险仍然是有待克服的运营难题。
尽管如此,虚拟联程仍然是热议话题,并逐渐成为主流概念,因为越来越多航司和旅游科技初创企业意识到,它有可能重新定义航空业。
虚拟联程市场迅速增长
要准确预估虚拟联程市场的规模并不容易。
不过,通过整合PhocusWire、Amadeus和ICF Next等行业较权威的数据来源,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点。OAG的整合数据显示,自行预订未达成互联协议的航司之间的转机航班,或者通过虚拟联程平台预订转机航班的旅客数量,从2017年的5500万人次增长至2022年的近1.79亿人次。
尽管疫情期间整体航班数量大幅下降,但是虚拟联程航班的数量在过去六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到27%。
虚拟联程解决方案公司Airsiders的估计则更为乐观。Airsiders表示,仅在过去一年里,自助转机航班数量已经增长了四倍。基于这些数据,Booking集团旗下专注于虚拟联程服务的旅游技术公司TripStack预计,虚拟联程航班在所有预订机票中的占比将很快达到12%至15%。按照疫情之前每年47亿人次的航空旅客数量计算,虚拟联程旅客数量将超过5亿人次。Amadeus表示,部分航司的虚拟联程航班预订量占比在2021年就已经达到了12%。
无论确切的数字是多少,虚拟联程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自助转机,精确筛选符合其特定需求的航班,以节省费用。ICF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自助转机的行程中,至少有一段航程由低成本航司承运。OAG表示,价格优势也是虚拟联程迅速发展的推动力之一,而且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虚拟联程势不可挡
虚拟联程的吸引力持续上升,并有望保持增长势头,其灵活度和价格优势是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如果行李托运等相关的技术难题能够被攻克,选择自助转机的旅客数量或将激增。
OAG在201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项研究中,OAG对近3000名旅客进行了调查,有高达92%的受访者表示,在合适的情况下愿意选择自助转机。
值得注意的是,以千禧一代为代表的年轻旅客更倾向于选择自助转机,这也体现了虚拟联程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年轻客群对现代技术和自助服务更加适应,他们在成为常旅客的过程中,很可能将推动虚拟联程的持续发展。
自助转机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虚拟联程的崛起无疑引起了全球旅客的关注,然而,这种创新模式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而实际上,这些挑战已经存在多年,并没有显著改善。OAG在对北美客户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指出,有三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成为自助转机业务发展的绊脚石。
对航班中断的担忧:旅客的主要担忧之一是,由于出现突发的航班延误或取消而错过转机航班,而近两年由疫情造成的一系列航班中断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旅客的担忧。如果航司之间未签订合作协议,要重新预订航班比较困难。此外,持续的系统崩溃问题,也是导致焦虑的源头之一。航班出现异常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于旅客来说是公认的痛点。
行李处理:由于机场工作人员短缺,而且有时出现罢工,尤其是行李处理人员罢工,旅客担心托运的行李无法成功转运至最终目的地。由于这些情况时有发生,转机过程中托运行李会更加复杂,而且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考虑自助转机的旅客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因素,旅游业也因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转机时间规划:旅客选择自助转机需要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规划。在不同航司的预订平台上搜索并协调各个航班的时间,会让很多人不知所措,自助转机航班为旅客节省的费用可能并不足以覆盖旅客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这也说明,界面直观、流程简单、能够无缝协调多个航段的预订平台更受欢迎,旅客对于提供综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平台的需求也在增长。例如,像Hopper这样的公司,可以提供保险产品,让旅客免受价格波动和错过转机航班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升自助转机旅行的吸引力和安全度,用户体验也更好。
Hopper并不是唯一能够应对这些挑战的公司。近几年来,虚拟联程专业服务平台呈指数级增长,从侧面印证了转机规划对旅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痛点。例如,Kiwi.com的总收入迅猛增长,从2015年的1.5亿欧元蹿升至2021年的75亿欧元,增长了近50倍。这样的增势凸显了市场对于高效平台的需求和认可。这些平台促进了虚拟联程的发展,并为其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虚拟联程的未来发展
通过对航司库存和联盟战略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虚拟联程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短期趋势。该模式发展迅速,在创新技术和消费者需求改变的推动下,正在颠覆航空业的既有模式。
随着虚拟联程逐渐渗透,我们来看看该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有哪些新的机遇?
为呈现更清晰的视角,OAG将对以下几个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它们或将决定虚拟联程的未来走势。
机场介入:在推进自助转机中的角色转变
机场对于航空业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在虚拟联程的背景下,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实际上,机场在优化自助转机流程及缓和现有痛点等方面占据先机。通过提供高效服务,机场可以降低旅客错过转机航班的风险。此外,机场可以协助旅客提取并重新托运行李,提供现场指导,从而提升旅客自助转机的体验。
布达佩斯费伦茨·李斯特国际机场(BUD)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创新案例。该机场与Kiwi.com合作推出了“bud:connects”服务。该服务面向自助转机的旅客,通过在机场内直接提供帮助,将旅客的转机时间缩至最短。Kiwi.com在布达佩斯机场的每个航站楼都设有自助转机柜台,帮助乘坐不同航司航班的旅客顺利转机。
同样,马赛普罗旺斯机场推出了Smart Pass服务,为自助转机的旅客提供快速通道,以及免税店和餐厅的折扣券。该服务旨在缩短转机时间,优化中转路线,提升旅客体验。
为了应对自助转机的挑战,伦敦盖特威克机场(LGW)和汉堡机场(HAM)正在开发自助转机的解决方案。这两个机场都在行李提取区设立了专门的托运区,并重新设计了航站楼布局,让中转更加流畅。
这些举措对于有大量自助转机航班的机场尤为重要。随着虚拟联程持续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更多机场将提供类似的服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格局。
虚拟联程不仅局限于航司:拥抱多式联运
虚拟联程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航司。随着旅客对于无缝衔接的旅程需求增加,无论是火车、长途巴士还是城市公共交通,都应该相互连接。因为旅行的起点和终点并不是在机场,它还涵盖了往返于机场的这段旅程,因此需要多模式联运。
多式联运在部分地区已经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应用:
- Kiwi.com已经开始将航班与地面交通工具相结合。
- 在意大利,旅客可乘坐铁路公司Trenitalia运营的列车抵达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通过由Swissport提供专门服务的FCO Connect柜台办理登机手续和行李托运,然后乘坐ITA Airways的航班前往任何国内或国际目的地。
- 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成为星空联盟首个多式联运合作伙伴。该模式将航司与铁路公司连接起来,打通忠诚度系统,实现机场与火车站之间的无缝中转。星空联盟未来将拓展多式联运合作,推动虚拟联程和多式联运的持续发展。
拥抱技术:航司参与推动虚拟联程
在航空业进行重大转型的过程中,航司对于新技术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虚拟联程的产品开发。尽管航司最初对此持犹豫态度,但他们现在认识到,通过虚拟联程为旅客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这一发展趋势推动了关键技术开发商与OAG等数据整合平台之间的密切合作。OAG作为航空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会处理不同来源、格式和技术领域的海量数据。OAG每天都会处理来自数百家航司的数百万条关于时间变更和航班状态更新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实时展示给客户。
OAG表示,通过先进技术将数据同步到一个平台的能力对于Kiwi、Dohop和Hopper这样的公司来说越来越重要,能够推动实现无缝转机。OAG提供的数据包括航班时刻表、全面的航班动态数据以及最短转机时间数据。此外,OAG会通过分析航班取消率和延误的历史数据来评估转机的风险。这些数据对于实现虚拟联程发挥着关键作用,Dohop提供了例证。
近两年,多家航司已经开始推行虚拟联程:
- 一年前,捷星航空与靛蓝航空达成虚拟联程协议,印度和东南亚旅客可以通过一个平台预订两家航司的低价票。
- 2022年9月,泰国越捷航空和科威特半岛航空与Dohop合作,让旅客可以预订没有与他们签订传统转机或代码共享协议的航司的机票。
- 2022年12月,亚航与Kiwi.com合作,旨在打造东盟地区旅行和生活方式超级App。Kiwi.com为该应用提供全球3000多个目的地的航班。
-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2022年2月,爱琴海航空引入Dohop虚拟联程平台,以扩大航线网络。
这些举措体现了航司战略的转变以及虚拟联程的未来发展前景。航司和技术开发商正在通力合作,打造灵活的旅行综合体系。
机场积极参与、多式联运整合、航司拥抱新技术和数据,这些新兴趋势将为创新发展提供沃土。
许多公司已经认识到虚拟联程的发展潜力,因此纷纷进入该领域,并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来简化自助转机流程。这些技术公司涵盖了专注于虚拟联程技术的初创公司,以及将虚拟联程作为功能板块之一的大型OTA和预订平台。虚拟联程专业技术平台和虚拟联程综合服务平台作为两种不同的技术平台,在以各自的方式推动航空业的变革,同样值得被关注。
参考资料:
Reshaping Airline Journeys: The Unfolding Saga of Virtual Interlining. (OAG)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