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乌鸡变凤凰这句话形容时下的海南机场在贴切不过了。
要知道在一年多前,当时还是海航集团旗下的公司,名字还是“海航基础”的时候,那时候受海航集团拖累,资金链紧张,亏损严重,债务无法偿还。
2021 年 1 月 29 日,海航基础海南省高院送达的《通知书》,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向法院提出对海航基础进行重整的申请。
此后,海航基础作为机场板块和海航集团一起开始了重整之路。
最终机场板块不出意料的交给了海南省国资企业海发控。
在重整方案中,海发控以33亿股,每股对价为 2.59 元,投入资金85亿元,成为海航基础的新的实际控制人。
2021年12月24日,海航集团机场板块的实际控制权,正式移交至战略投资者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
也就是说,海南省国资企业海发控成为了海航基础的新主人。
前一天的12月23日,*ST基础公告,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海航基础设施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南机场设施股份有限公司”。
此番改名,曾经的“海航基础”简称将变为“海南机场”。
与此同时,任命了新的高管层,有着丰富机场管理经验的杨小滨担任海航基础董事长。
换了东家,更了名的海南机场立即从乌鸡变成了凤凰。
一是盈利了。
根据*ST基础的业绩预报:
2021年,海南机场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亿元到 6亿元。
要知道,2020年海南机场还净亏96.5亿元。
二是有钱了。
2022年2月14日,海南机场就公告:拟使用30亿元的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一个月后,海南机场再度公告:在原来30亿元的基础上,追加40亿元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最终使用不超过70亿元资金进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
大家都很疑惑,不久前不是说资金紧张,无法偿还贷款,怎么现在突然一下子钱就花不完。
随随便便就是70亿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恐怕全民航没几家单位手头这么阔绰的。
对此,海南机场方面给出解释:
一是目前战略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已到账,公司自有资金较为充足(有钱)。
二是此举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真有钱)。
三是利用闲置的自有资金进行低风险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盘活资金,提高收益(有闲钱,再赚点钱)。
对此,翼哥只能感慨:
同是一个公司,差别咋这么大哩?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