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讯】“中国酒店业发展40年,客房数量猛增,品类基本齐全,但酒店专业教育相对滞后,人才水平跟不上市场步伐。”上海星硕酒店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官袁学娅一语道破行业现状。
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进一步明确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这次更名并不涉及本科,只针对为酒店提供一线员工的专科院校,侧面反映酒店对基层人才能力的新诉求。
然而,更名容易转型难。相关院校的师资迭代、教材和重新编制、教学方式的改变都亟需提上日程。数字化时代下,人才培养的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校企合作也需要寻求新的思路。
12月9日,作为旅讯Live嘉宾主持,袁学娅与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院长闫向军、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师大旅游学院酒店与烹饪学院副院长黄崎教授、华住集团合伙人兼高级总裁王晨、开元旅业集团酒店事业部总裁金杭甬一起探讨“酒管专业的人才培养困境如何破局”。
01
不能纯粹把数字化加在酒店管理上
比起40年前的酒店业,如今的酒店服务水平高低不仅体现在员工与宾客间的互动,机器人服务、人机交互也成为衡量标准之一。5G的应用,物联网的落地,这让酒店智能化迅速走入新的发展阶段,酒店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推动着专业教育向数字化方向进行研究。
闫向军给出了一则调查数据,98%的酒店都愿意或有兴趣进行数字化投资,同时这些酒店认为缺乏数字化团队是他们最大的困惑。
身处酒店业的王晨就明显感觉到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数字化的感知度并不强,然而,自助入住机、智控面板、微信房卡等数字化工具的出现重构了传统的酒店服务场景,实质上要求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数字化有强烈的感知,并重新理解酒店服务,学习新场景下的服务技能。
比如,华住通过数字化重构了服务场景,许多重复性的、标准化的工作由机器人操作,这要求传统的前台有可能同时是一位咖啡师。王晨说:“年轻人在新的服务场景中能快速融入服务氛围,展示更多元的能力。”
“我们不能纯粹把数字化加在酒店管理上,否则容易失去方向。”金杭甬从实际情况作出了思考。他认为旅游类专业既要扎实的服务基础能力,又要具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目前,开元正在与旅游院校探讨旅游行业数字化工具应用的相关课题,将技术和场景高度融合,把酒店员工的数字化工具实践能力前置到校园中。
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中国快速地从自动化阶段进入到信息化的阶段,酒店如今接入的一系列数字化工具,实际上就是科技驱动下信息化的表现,但大部分工具所采集的都是客户数据。黄崎教授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机理,应该是通过设备将物理、生理、心理等数据采集分析并应用到酒店经营中。
从教育角度来看,专业能力培养除了要迎合市场需求,还需要引领市场风向,在酒店经营管理中应用物联网M to M(即machine to machine,机器人与机器人信息交换与控制)就是其中一个方向。黄崎教授带领的上海智慧酒店教学团队做了相关科研,把电功率、水压、湿度等数据物联网采集到的物理数据与PMS的采集到的数据相结合,对酒店数字化技术应用进行探究。
举个例子,酒店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得空调系统数据,再结合PMS系统中房态数据,酒店可以后台就可以实时为住客提供舒适的温度,住客因此能感受贴心服务。黄崎教授表示,“这个前提是各系统数据要共享。”
02
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教学如何跟上变化?
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以后,强调了学生在数字化应用层面上的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校老师未必能如企业那般对数字化应用了如指掌,市面上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工具,学校的教程也不一定能跟得上迭代的速度。
所以,旅游学院真的准备好了吗?
闫向军并没有急于给出肯定的答案,在教育部下发文件之初,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就开始抓紧编制教材,筹建数字化实训中心。他认为数字化转型不仅体现在酒店行业,而是整个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个大趋势,教育部对旅游大类全面改革,比如景区管理专业也更名为智慧景区管理专业,鲜明的数字化色彩代表的就是产业的需求。”
然而,数字化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十分迅猛,日新月异,这对旅游院校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补给都是巨大的挑战。
校企合作无疑是解决方案之一,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为进一步做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根据有关工作安排,在2020年6月受权发布了《关于招募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公告》,确定270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355个职业技能登记证书,可以参与1+X证书制度第四批试点。
华住就是参与试点的企业单位之一,为了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王晨把1+X的教学课件做成活页式课件,其中短期内会被机器所替代的技能随时可以抽掉更新,创新品牌、新媒体等与数字营销相关的内容也逐步渗透到课程,从而增强课程的层次感和丰富程度。“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才能保证给学生带去最新的理念引导。”王晨如此说道。据了解,除了让高级管理人员到旅游院校授课,华住也给院校老师开放到华住参观学习的机会,以帮助院校老师对酒店具体业务有实际的体会,提升授课的实用程度。
开元则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浙旅院”)一起合作了名为M36的项目,浙旅院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酒店管理人员在学校及酒店现场授课,大二开始随岗学习,大三在管理岗位实习。金杭甬表示,最终留下来的学生晋升速度与薪酬水平都比其他毕业生要高,这大大提高了酒店人才的留存率。
与此同时,金杭甬建议旅游院校可以考虑与技术成熟的科技企业合作,比如把PMS系统、语音分析系统搬到学校实训场景中,把系统试验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既给提供技术的企业借助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在产品推出市场前先行测试,提前把不合理的数据或技术调整好的机会,又给予了老师和学生提前掌握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的机会。如此一来,旅游院校就成为技术提供方和技术场景应用方的纽带。
“我们的重点的确是在应用层面,而不是培养‘码农’。”黄崎教授分享了旅游院校如今的科研方向,“我们对传感器的应用、营销平台的风向、收益管理等多个场景都作出了分析,并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数字酒店与智慧经营教学团队,目的是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到可以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来解决酒店行业痛点。”
酒店数字化技术可以说处在5G网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具备颠覆性的新技术。而可能还处在3G网的专业教育,要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无论是校方还是学生,都应该翻过学校围墙,去看到市场的真实情况。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