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事总很奇妙。
最近在海航身上发生了两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1
海航在两件事上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一件就是卖掉了旗下最大的产业英迈国际,年营收3600多亿,一下子卖掉一个世界500强。
这件事是海航主导的,不过在董事会表决时,代表二股东国华人寿的董事朱颖锋投了反对票。
当初收购英迈国际是海航与海航科技二股东国华人寿联手收购的,其中海航科技自有资金为87亿元,联合投资方国华人寿投资金额为40亿元。
一起扛枪打下来的地盘,说卖就卖。
二股东国华人寿当然反对了,毕竟英迈还是一块好资产,你将来置入什么样的资产,只有天知道。
因为大股东的人数有优势,最后议案还是顺利通过了。
不过前脚海航科技出售英迈国际议案获得通过,凯撒旅业也上了一个议案。
6月28日,凯撒旅业拟作价62.44亿元,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众信旅游,当日上董事会表决。
表决结果:同意 8 票,反对 3 票,弃权 0 票。
反对的3票均来自于海航方面的董事。海航是凯撒旅业的二股东。
海航方面的反对理由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尚处于预案阶段,需随方案的逐步推进,进一步论证研究。
对于海航来说,也许最大反对的理由,如今的情况哪敢买资产!
不过二股东的意见往往没什么用,海航的意见到了这里也被忽略。
作为大股东时的议案被别人反对,作为二股东时反对别人的议案。
海航被反对的是卖资产,海航反对的则是买资产。
如今的海航真是与当年有着天壤之别啊。
2
海航与凯撒牵起了手
在欧洲凯撒的威名有如我国的秦始皇。
那么凯撒自然与欧洲息息相关。
1993年,凯撒旅游创始于德国汉堡,创始人陈茫。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凯撒旅游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境旅行社之一,相继在伦敦、巴黎、汉堡、洛杉矶等全球核心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在中国北京、广州、上海、成都以及沈阳等口岸城市和核心商业城市设有30余家分子公司。
凯撒旅游成长为全国旅行社 10 强 ,出境游 5 大 运营商之一。
2003年8月,与保利集团旗下保利国旅进行重组,并更名凯撒旅游。
2010年以来,海航开始了四处扩张。
2012年2月,海航与凯撒旅游牵起了手,凯撒旅游引入海航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海航旅业以2.8亿元收购凯撒同盛合计51%的股权,控股凯撒旅游。
由此,海航成为凯撒大股东,原股东凯撒世嘉为二股东。
海航入主后,凯撒旅游通过与海航合作共赢共同开发航线,演绎出了一个“航空+旅游”的发展模式。
2015年9月,在海航的支持下,凯撒旅游借壳易食股份(主要系航空配餐等业务)登陆A股,更名为海航凯撒旅游。
由此,凯撒旅游成为海航整合航空旅游、配餐等业务平台。
2015年,凯撒旅游创始人陈茫不幸因病去世。
实际上,当时负责凯撒旅游中国业务的是陈茫先生的胞弟、凯撒旅游总裁陈小兵。
海航的入主对凯撒旅游的发展贡献无疑是巨大的,通过借壳海航旗下的航空配餐企业易食股份,凯撒旅游成为A股仅有的两家以旅行社为核心业务的民营公司之一,同时在旅行社业务之外获得了航空和铁路配餐新业务。
在管理层分工方面,先是由海航方面的张岭任董事长、刘江涛任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凯撒方面的刘小兵任总裁。
后来改由刘小兵任董事长,海航方面的刘江涛和刘志强分任首席执行官和总裁。
可以说初期的合作,对凯撒与海航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2014-2017年的4年间,凯撒旅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保持较大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高达127.46%,净利润的年均增长率也有57.61%,凯撒旅游发展势头相当好。
不过,海航的梦想不仅于此。
3
收购首都航空遇阻
海航的梦想是世界前五,通过这种自身的成长已经无法满足。
因此,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兼并对于海航来说仍是最好的选择。
2015年11月,凯撒旅游推出对首都航空的收购计划,一时震动民航业。
因为2015年可谓是民营航空上市年,这一年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纷纷上市,作为民营领域最大的航空集团,海航自然不甘于人后。
当时首都航空飞机规模共45架,平均机龄不超过三年,是国内最年轻的机队和最大的空客运营机群之一。
又进入首都机场这块风水宝地,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劲头十足。
凯撒旅游借收购首都航空整合上下游旅游资源,从航空出行到旅游服务到餐食服务,可以打造旅游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
不过因种种原因,凯撒旅游最终未能收购首都航空。
此后,凯撒旅游陆续推出了多个资本运作方案,但多数未能成功。
4
海航痛失凯撒旅游
2017年下半年开始,海航系的资金问题逐步曝光,加之海航系的质押比例较高,引发市场关注。
自2018年开始,凯撒旅游的业绩增长开始放缓甚至是负增长。
2018年,凯撒旅游营收增长率仅1.67%;净利润则是出现了近五年的首次下滑,下滑幅度达到12.03%。
2019年,凯撒旅游营收下滑26.2%,净利润下滑30.4%。
因此凯撒旅游股票也一路下跌。
由于海航几将所持凯撒旅游股票全部质押,随着凯撒旅游的股票一路下行,2019年3月以后,海航三次被动减持凯撒旅游股票。
2019年3月29日,海航方面被动减持合计1885万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35%。
2019年6月1日,海航方面被动减持304万股。
2019年9月,海航再度被动减持凯撒旅游股份,减持后海航系持股比例降至28.73%,而陈小兵方面持股比例为28.98%。
也就是这0.25%的股权优势,让陈小兵得以重新掌舵凯撒旅游,由此凯撒旅游控制权再度转移至陈小兵手中。
5
凯撒加速去海航化
因为凯撒只能有一个。
陈小兵上演王者归来,再度重掌大局。
重掌凯撒旅游控制权的陈小兵加速去海航化,很快召集股东大会,任命陈小兵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陈小兵已经顺利完成高层调整、更名、迁址、产业布局,回购股权、公司治理一系列大刀阔斧式的动作。
尤其是将公司名称由“海航凯撒旅游”变更为“凯撒同盛发展”,剔除海航二字,意味着凯撒旅游与海航已渐行渐远。
海航虽然贵为凯撒旅游二股东,有着三名董事,但诸事纷扰的海航已无力阻止凯撒旅业的去海航化。
6
凯撒试图逆势而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凯撒旅业成也海航,败也海航。
当初借助海航得以上市,并整合了航空配餐等业务,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
后因海航自顾不暇,凯撒不得不放慢了发展的脚步。
不过幸运的是,凯撒旅业两年前从海航系中脱离而出,否则会不会在2021年初一起破产重整也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陈小兵也在加快新的产业布局:
2019年11月,一连搞了三个大动作。
一是拟购买江苏中服免税品公司部分股权。
二是拟设立海南同盛世嘉免税集团公司。
三是拟设立海南凯撒世嘉旅文发展集团公司。
正是得益于上述布局,凯撒旅业踩准了免税概念这个2020年股市最大的风口。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免税概念由此一飞冲天。
受此刺激,踩准风口的凯撒旅业直接来了个9个一字板涨停。
不过,凯撒旅业的主业在出境游上,2020年疫情重创了出境游,凯撒旅业也遭受其害。
2020年,凯撒旅业营收16.15亿元,同比下降了73.25%。
净利润-7.060亿元,是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从这一点来看,凯撒旅业甚至比航空公司还惨。
概念只炒得了一时,没有业绩支撑,最终还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凯撒旅业股票也一路下跌,又跌回了原点。
7
再放大招,兼并众信旅游
凯撒旅业和众信旅游均为A股上市旅游企业,素有“出境游双雄”的美誉。
其中,凯撒旅业以旅游零售业务为主,专注于欧洲市场并兼顾其他市场,特别是新兴小众目的地的开发;
众信旅游深耕旅游批发业务,在保持欧洲、美洲市场优势外,在亚洲短线周边游上亦具有较强优势。
但疫情冲击下,境外旅游接近于零,对两家公司来说冲击最大。
作为深耕出境游的凯撒旅业、众信旅游,出现了主营业务停摆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抱团取暖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6月28日,凯撒旅业、众信旅游双双披露公告称,凯撒旅业拟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众信旅游,吸收合并的定价基准日为2021年6月29日,每1股众信旅游股票约可以换得0.7716股凯撒旅业股票。
疫情冲击下,国际旅游市场前途未卜,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选择合并,在一些业务层面上形成互补优势,对于两家公司都是最好的选择。
但海航的反对票似乎为双方的重组增加了不确定性,毕竟海航方面的持股数量与凯撒方面几乎相当。
翼哥并不认为海航投反对票是正确的选择,可能海航考虑的是,一旦双方合并,且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海航的股权将被进一步稀释,话语权也将越来越小。
其实,海航应该将这一块股权尽早处理掉,收缩业务,加快民航主业的重整才是上上之策。
不过由这一件事也引发了翼哥的另一个想法,就是旅游业都在加快整合,抱团取暖了,民航业何时开始整合、抱团呢?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