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2月份,翼哥专文分析过国内民航很可能进行整合。
国内民航业航空公司过多,50多家航空公司,小、多、杂特征明显,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大整合。
疫情正好带来了这种契机,加快了整合的可能。
1
四种势力可能参与民航业整合
翼哥认为,一般情况下,认为可能会有四种势力参与整合。
一是大航企兼并小航企。
大航企特别是三大航收购兼并一些小型航空,从而提升自己在某地市场份额,巩固在当地的市场地位。
问题是,目前三大航的地位已比较稳固,收购整合其他航空公司反而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在安全大于一切的民航业来说,三大航收购小型航空公司的意愿不是太强烈。
二是地方国资收购小航企。
一直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对成立地方航空热情高涨,但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许多地方一直没有地方航空公司。
很可能还会出现地方国资收购中小型航空公司的情况。
由地方国资收购航空公司并非一个好的选择,航空公司的经营专业性强,高投入低回报特征明显,未来经营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三是民营航企进行整合。
春秋、吉祥作为民营航空公司的代表,无论是市场地位,还是总体规模与三大航相差甚远。
从利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由春秋或吉祥航空来收购一些中小航空公司,也是一种实现快速扩张的路径。
民营航空公司本身实力还不够强,收购其他航空公司实现做大做强风险太大。
四是大资本进入民航业。
因为现在进入民航业很难,通过收购进入民航业是最好的方式。
比如同程就收购了红土,奥凯航空背后也有央企的影子。
这两年货运航空火热,顺丰、阿里、京东等大鳄频频动作,试图进入民航业。
此外复星也期待着竞购海航进入民航业。
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收购的方式直接进入民航客运市场呢?
我们期待着实力强劲的三大航能够推动行业的重新整合。
当然,我们也希望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这些优秀的民营航空公司参与到行业的整合中去。
也更希望有资本大鳄也参与到民航业中来,推动民航业的竞合。
2
谁来收购海航
其实,当海航出现流动性困难之后,一下子各路资本已经暗潮涌动、蠢蠢欲动了。
因为海航手中握有的资源是在是太多了,难免不令人心动。
航空主业在境内经营12张、境外2张客运牌照,4张货运牌照,3家公务机牌照。
境内就有海南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福州航空、祥鹏航空、长安航空、北部湾航空、乌鲁木齐航空、首都航空、西部航空、金鹏航空、天津航空、天津货运航空等10多家航空公司。
当下,成立货运航空的大门还在打开着,但客运航空的大门早已紧闭。
成立航空公司唯有收购这一条路。
所以便出现了青岛国资收购青岛航空,湖南国资参股湖南航空,无锡国资收购瑞丽航空,江苏资本竞拍龙江航空等多个收购案例。
而海航一动就10多张牌照,有心成立航空公司的能不心动吗?
所以在2020年以前,海航已与多个地方政府洽谈,甚至签订了股权转让意向协议书。
分别是:
乌鲁木齐航空与乌鲁木齐地方国资
西部航空与重庆国资
首都航空与北京国资
福州航空与福州国资
北部湾航空与广西国资
金鹏航空与江苏国资
假如不是2020年的一场疫情将海航置于几乎休克的状态中,或许这些收购多数已经实现了。
当然资本并非没有机会。
因为2021年2月份,海航集团开始了破产重整,并在3月份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
因为海航基础涉及机场板块,所以海航对此已定调交给国资,想必一般人也参与不了,毕竟其中的主要机场是三亚与海口机场。
但航空主业板块就不同了。
不过,海航方面对战略投资海航航空主业的投资者也提出了4个条件和6个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两点:
一是须确保运营“HU”代码海航控股、有地方国资股东参与的各航空公司现有注册地、品牌和牌照均保持不变。
二是确保海南航空总部在海南海口,确保海南航空主业不能分割、海航控股及各地方航司一张网管控运营。
这两个条件一出,地方国资参与的可能性已经几乎没有了。
因为对各地政府来说,与海航合作,甚至收购部分航空公司,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如果啥都不变,就是为了海南服务,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三大航也不会参与竞购。
因为就三大航的现状以及海航所需的资本规模来看,收购海航肯定会把自己拖死,这样的风险太大,除非上层有要求,否则不会干这样的事。
因此,翼哥当初分析的四路资本中,只剩两路。
一是春秋、吉祥、华夏,民营三杰参与竞购。
民营三杰之中,吉祥的母公司均瑶集团整体实力最强,在此前文中已经有过分析,所以参与此次收购海航事宜,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华夏航空实力最弱,一般情况下不会参与。
春秋航空实力居中,经营管理能力较强,会不会参与呢?
下文将有分析。
二是民航业外的民营大资本。
这几年声势较强的民营大资本中,无非就是腾讯、阿里以及京东等巨头。
阿里最近负面新闻缠身,估计不会参和此事。
据腾讯以往的风格,一般不会直接收购如此规模的公司。
京东呢?顺丰呢?甚至其他许多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一些公司呢?
这就很难说了。
不过,海航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可以是几个企业组个团,但带头大哥必须是搞实业的。
3
春秋会参与竞争吗?
有很多网友建议春秋航空参与收购海航。
因为从资本市场来看,春秋航空早已超过海航成为国内市值排名第四的航空公司。
但翼哥认为可能性不大,而且没有必要。
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春秋航空的战略定力。
翼哥一直认为春秋航空最为成功之处并非成本控制能力或市场营销能力,而是有着较强的战略定力。
随着春秋航空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像其他公司一样有大飞机冲动和产业扩张冲动。
一是始终坚持低成本,并没有因为实力强了就向全服务领域拓展。
二是始终坚持一种机型,并没有因为规模大了就膨胀了就要引进宽体机。
三是始终坚持在航空领域,并没有因为盈利能力提升就向多个产业扩张。
正是因为如此,春秋航空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现金流,账面资金在民航业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在疫情冲击下,也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最为关键的是,正是因为手握较多的资金,当市场稍有回暖时,春秋航空敢于逆势而上,加快运力投放,为抢抓收入、提升份额等占了先机。
也就是其战略的稳定性确保了其不能野心过大,实施过大的扩张。
收购海航,至少与春秋航空的战略定位不符。
二是春秋航空的自身实力。
说实话,春秋航空的母公司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是以旅行社起家,目前主要资产和业务都在春秋航空,与均瑶集团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的。
虽然春秋航空自身经营管理能力较强,但一下子扩到近800架飞机,10多个航空公司,又有那么多债务窟窿要填补,春秋航空恐怕还没有这个实力。
同时以目前春秋航空的规模收购海航,无论春秋航空多么优秀,也很有可能将自己拖下水。
三是春秋航空的投资经历。
春秋航空并非没有的对外投资,但投资经历并不美好。
在2012年出海投资了春秋航空日本航空,一直在亏损中苦苦挣扎,几乎每年都要投资予以解救,每年都要承担投资损失,还看不到头。
此外,春秋航空还与南航进行了战略合作,目前只持有1.4亿股股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推动。
当初投入资金为8.46亿元,目前已损失843万元,虽然并不多,但也没有太多收获。
综上,翼哥认为春秋航空参与海航战略投资的可惜微乎其微,且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春秋航空,如有可能,收购一两个中小规模的航空公司如像西部航空这样的,做大做强低成本航空,意义更大一些。
至于海航引入战略投资者事宜怎么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