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讯】十一黄金周已经进入倒计时,每家旅游企业都在蓄势待发。
国庆和中秋长假连休的十一黄金周被业界寄予厚望,普遍被视为今年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高峰,甚至可能是许多人今年的第一次长途旅行。
根据携程9月17日发布的“国庆黄金周旅行热力地图”,截至9月中旬,国庆期间主要航线的预订量环比增长已超200%。全国范围的高星酒店都进入预订高峰,上海的高星酒店均价同比上涨超20%,私家团预订人数同比增长122%。
9月17日下午,在由环球旅讯主办的在线圆桌中,围绕着“胜败黄金周,2020中国旅游业的背水一战”这个话题,三亚景区协会秘书长、三亚蜈支洲岛副总裁杨晓海,广之旅副总裁文爽,新景界(深圳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张军,同程旅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超功参与了讨论,本在线圆桌由环球旅讯首席商务官王京主持。
嘉宾们普遍认为十一黄金周旅游需求恢复,消费者信心提升。同时,无法出境带来的内循环、科技的变化和迭代、新渠道新玩法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旅客的出游习惯,进而也对旅游企业的服务和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将眼光放长,旅游企业在这9个月中吸取了哪些经验,来应对十一黄金周之后的日子,或许才更重要。
消费人群和出行选择的变化
因为出境游受限,三亚可以说成为了今年国内最热门的目的地。根据杨晓海的观察,海南的十一黄金周仍会以亲子游为主,且亲子游会成为今年的常态。
“以前海南的客群更多为青年、情侣,但最近3-5年,海南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酒店都把亲子市场看得最重,针对亲子客源调整了产品业务,专门为孩子准备的酒店产品越来越多。”杨晓海表示,亲子游主要以通过OTA预订的自由行客人居多,但因为跟团游的人群基数大、价格低,也占了相当的数量。
文爽则发现今年的亲子游中,占比较多的不再是中小学生家庭,而是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家庭,这或许与许多学校假期缩短,不鼓励学生跨省游有关。
程超功得到的数据也验证了这种猜想。同程研究院的火车票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00后的购票比例同比下降了12%。
银发人群的旅游需求也不可小觑。文爽观察,7月中旬银发人群在广之旅的出游人群中占比较大。加上今年国庆很多景区沿用免票、半票、消费券等优惠政策,对中老年人出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如果说“一老一少”是消费人群的变化,那在出行选择上则呈现了“一长一小”的趋势。
文爽表示,“一长”是指出行时间延长,从以前的走马观花向深度游转变。今年暑假,广之旅7-8天的深度出省游、3-5天的省内游线路都很受欢迎,东北环线游甚至时长达到14天。而“一小”则指的是小团游、定制游的增长趋势。“广之旅今年的小团定制团几乎是同比翻倍的增长。”
张军认为,小团游、定制游近年来本身已经是一个趋势,加上疫情的催化,趋势更加明显,十一黄金周之前也基本以小团游、定制游、商旅出行为主。但黄金周期间以及之后,直接到目的地跟团、自由行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在目的地的选择上,周边游的火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大城市、区域中心的周边短途目的地。长途游中,青海、西藏等西北城市热度飞涨。
出境目的地中,澳门备受瞩目。从8月25日起,广东居民可预约申请办理赴澳门旅游签证,澳门于9月1日至12月31日预计发放2.9亿澳门元消费券吸引内地游客。文爽表示,国庆期间澳门许多酒店出台了优惠政策,高星酒店的价格只有去年的一半,订房量在不断攀升,可见游客的信心正逐步恢复。
出境游受限,国内游服务和产品如何跟上?
国内游已经逐步恢复,但国际疫情仍不容乐观。习惯出境游的人群,尤其是对服务挑剔的高端人群回到国内目的地,服务人员的专业程度、服务品质的水平都容易被拿出来做比较。
杨晓海已经预测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并认为服务质量跟不上会成为未来半年的常态。“疫情冲击下,我们员工数量减少了约700人,大量老员工流失,非专业人员上岗服务在景区、酒店都非常普遍。而且冬季的海南游客量往往超过公共服务设施的承载力,很难让每个旅客都满意。不过三亚的旅游市场相对成熟,严禁宰客已经成为法律的一部分,一般不会出现‘报复性宰客’。”
经过疫情,杨晓海认识到中国游客有消费的能力和意愿,市场也呈现出越高端的地方生意越好的状态。顺着这种需求,行业已经意识到要提高服务质量,但这与人的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人才的培养难以一蹴而就。
对于这一点,大旅行社更有优势。广之旅从3月份开始停产不停工,一边为员工培训,一边鼓励员工通过直播、实物电商赚取收益。目前广之旅的跨省游跟团业务已恢复6成,省内周边游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导游的流失率不超过20%。
程超功补充道,出境游基本归零,但目前国内游还没有将这些需求完全承接,这其中老生常谈的还有供给问题。“很多人喜欢去美国西部自驾,但不会在青海自驾,因为营地建设还不成熟。有些人会去国外开房车,但我国很多地方还不允许房车上路。”
和高端需求恰好相反,一部分老百姓因为疫情的打击收入减少,低价团可能也会乘风而起,让酒店等资源端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旅客的消费水平一直有高中低之分,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的市场定位,守得住就能活下去,守不住可能就被淘汰。”张军称。
直播会一直火下去吗?
直播在旅游业火热了大半年,尤其是在线下活动无法开展的时期。但现在线下活动恢复,直播还能发挥疫情期间的作用吗?尝鲜之后,大家对于这个新的营销方式颇有心得。
程超功认为,直播要讲好一个交易的故事很难,更适合用于开拓流量。即便一个产品价格低、品质好,也不一定能促进购买。
“之前我们尝试过免费赠送门票,但最后没有人领取。一场旅行关系到方方面面,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其他消费的场景和链条,直播产品购买下来后,使用的成本比较高。直播用于POI的挖掘、与KOL的合作更合适,现在同程的直播需求多来自旅游局、景区、机场等,用于传播品牌形象。”
文爽的观点类似,旅行社可利用直播做沙龙分享,增加跟旅客之间的情感维系。“以前我们以为老年人与时代脱节,其实有些老年人玩直播比我们还溜,而且他们多进行口碑传播,圈层关系明显,容易被直播、短视频触达。”
杨晓海认为直播的转化率与企业的不同属性有关。以景区为例,用直播销售门票的转化率不高,但在景区内提升二消却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曾经在景区内做现场大促销,让旅客赢取潜水、餐饮、活动资格等福利,这种转化率就比较高。”
这也与三亚蜈支洲岛的收入结构与传统景区不太一样有关,传统景区大部分收入依赖门票,但杨晓海透露,蜈支洲岛二消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0%左右,超过门票和船票的收入,可见直播的景区内转化也考验景区二消元素和产品的丰富度。
程超功表示,短视频、直播的崛起给了旅游企业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跨界的可能性。既可以让旅游企业和抖音、快手等平台学习,也可以让旅游从业者在淡旺季选择不同的业务。“以旅行社为例,旺季带团,淡季借助直播和短视频做周边的生活服务和零售也是一种选择。”
旅游市场仍有可挖掘空间,企业呈现杠铃型格局
疫情改变了旅客的需求,旅游企业也在顺应需求做出改变。
文爽预测,未来的市场格局会显现出“大的越大,小的更精”的哑铃型格局,中型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最好是向精细化转型,毕竟向大企业转型难度太大。
张军的观点类似。“未来细分人群的主题化会是成为趋势,谁能满足细分人群分散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在未来拥有更好地客户价值。中型企业需要找到一个定位和方向,争取做细分品类的第一。”
扩展到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市场还有可挖掘的空间。程超功认为,下沉市场就是其中之一,例如体现在高铁线路开进了许多低线城市,但供给端还没有渗透到这些市场,针对县城人民出外、外地人进县城的旅游产品没有跟上,当地的民宿、酒店离满足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杨晓海认为,基于旅游目的地业态丰富度的不同,旅游企业产品设计也不太一样。“区域级旅游目的地,例如三亚海棠湾,可以实现跨行业的合作,整合景区、免税店、美食街的业态,互相共享客流。现在海南有些湾区为了抱团取暖,推出了2+2的做法,例如让旅客5天4晚的行程中包含2晚亲子主题的洲际酒店和2晚娱乐主题的万豪酒店,提升旅客的新鲜度,又让消费不流出海棠湾。”
对于资源条件不足的非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如单个度假酒店,杨晓海预测未来都会转型走特色化路线,打包更多产品增加自身的旅游要素,才能实现小范围的竞争力。
市场的变化和企业格局直接提升了对企业管理者的要求。杨晓海说:“如果管理者还不转变思维,容易在转型后水土不服,不适应新来的时代。”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