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韩泽)“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今年4月顾老师的一封史上最有情怀辞职信引爆了微信朋友圈。我在钦佩顾老师勇气的同时,心里也燃起了去看世界的冲动,但是想归想,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还是被工作、生活、各种圈子给束缚在了原地。就拿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平时加班,周末不是出差就是开会。我们以梦想之名,扼杀了我们的假期。如果不是看到朋友圈里晒的各种旅游照片,我一定会强烈质疑“旅游是刚性需求”这种说法。
我的旅行经历基本上都是在出差中。近十年唯一一次跟团游,就是在不久前参加的一个FAM TOUR。主办方尽心竭力为我们安排了当地最经典、内容最丰富的行程,但作为一名参团者,我还是感到诸多不适。
不适之一:行程内容多,节奏快。因为时间有限,主办方希望我们能看全当地的特色景点,所以不得不缩短了在每个景点停留的时间。每当渐入佳境时,导游就叫我们马上前往下一站,仿佛身后总是跟着个拿着哨子的体育老师,随时会要求集合。
不适之二:听导游讲解。我们的导游人非常好,历史知识讲的也生动,但我却不感兴趣,又不得不出于尊重假装认真听讲。在当今这信息充分流动和分享的时代,景点内容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看,导游的讲解仅仅是目的地信息的呈现形式之一。 我也不认为导游可以依靠深入挖掘出的一些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细节信息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因为内容有趣的碎片化信息更容易形成传播。个人认为导游可以更重视时间规划和各环节服务的衔接以及个性化的咨询服务,适当地把目的地介绍工作甩给手机移动应用。中国旅游市场层级很深,拿参团游来说,旅游产品批发商们对于初次参团者、深度游参团者设计了有着不同定位的产品。 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流通,对于所有旅游者都一视同仁。初次参团游者、多次参团者、自由行游客可以获取的信息内容以及获取渠道是完全相同的,这就倒逼批发商们要放下旅行社时代的产品观,让产品变得更加自由、灵活,价格更加透明,贴近移动互联网时代参团者的真正需求。
很多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副巴厘岛利兹卡尔顿酒店无边游泳池的照片:落日余晖下,一对情侣在山崖上的无边游泳池中惬意地品着红酒,遥望着南太平洋被夕阳晕染如金的海面。那一刻我被照片上的场景深深震撼,决心要有机会一定要亲身体验,但因为预算的原因至今也没有成行。今年夏天好不容易有机会休个年假,在网上碰巧搜到了泰国南园岛。南园岛有着世界上唯一的人字形沙滩。三面临海的银滩,巧妙地衔接起了两个小岛,仿若仙境。此次不能再留遗憾了,于是我搜索了各大OTA网站希望能一站式预订行程,没想到不仅没有搜到相关产品,而且只有通过Agoda或南园岛官网才能预订房间,且只有使用官网预定才能订到特殊的房型。在出境自由行价格血拼地如火如荼、商家补贴应接不暇的美好时代,长尾产品却依旧匮乏。为了知道订岛上的哪间房能看到最佳的海景,我通过搜索引擎查阅了大量的攻略,切身体会到内容可以导流量给到产品,产品也可以反哺内容,让内容的价值更加显现。希望今后多出现些专注细分市场、长尾产品的业者,让旅游者有更丰富的产品可以选择。
这次年假我们从涛岛去往南园岛,乘坐了一艘当地人驾驶的小船。当天略有风浪,老船工却总能把船稳稳地驶在浪尖上,船就像一个碗,海水已经满在了碗边上,但却一滴也洒不进来。到了南园岛后,老船工用蹩脚的英语向我们推荐他的Tour,出于对他丰富经验而产生的信任感,我们毫不犹豫地做了选择。 境外目的地小交通是当下的“风口”,业内公认的出境游入口级机会。其实不止交通,住宿、酒吧和餐厅都可以成为目的地旅游产品的预订入口。正如在今年7月旅讯北京开放日时,美团的旅游事业群总裁陈亮所说“本地生活搬到了异地场景,就变成了旅游”。这些要素本身就具备成为入口的基因,至于能不能形成入口,则要看给用户带来的是什么样的体验,良好的服务体验和丰富的本地生活经验将这些要素变为成了真正的预定入口,手机仅仅成为了一个完成交易的工具。比如像皇包车这样在海外目的地提供中文车导服务的公司,游客找到了一个既在当地生活,又会讲中文的司机,只要这个司机服务靠谱,他就有了提供后续一切目的地旅游服务的机会。当游客切身已经感受到了优质的服务,他就不会低头查手机去比价,因为“信任”和“便捷”不会总被“低价”战胜,况且在境外旅游时,游客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又会大大降低。当和目的地资源贴近了,当下的服务又靠谱,谁还会绕着弯去找渠道呢?
说到出境游,不得不提最近异常火爆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把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拆分,并将闲置的资源服务更多的人。共享经济有一定的门槛,比如Uber的司机不仅要拥有车况良好的车辆,还要具备驾驶经验。很多人认为共享经济的核心是要有闲置的资源,其实真正的核心是“信息”,更确切来说是可以被分享的经验。Airbnb的房屋拥有者在预定界面可以展示自己编写的居所附近的旅游指南,推荐自己喜爱的餐厅、酒吧,有特色的商店等。经验分享加上移动技术所形成的无限互联空间,才是共享经济的魅力所在。 共享经济在旅游行业中的体现之一就是网站上或APP应用中的专业旅行作者和旅游达人。他们或是在旅游目的地长期生活的旅行爱好者,或是专业的旅行家、作家。他们在目的地生活的经验和对于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就是可以分享的宝贵资源。我比较喜欢读APP应用游谱旅行上专业作者的文章,专业作者的文章,业内称为PGC,文章中不露声色地对目的地信息进行了详细的维度化描述,可谓润物无声。PGC结构化的旅游攻略节省了我在UGC的冗长文字里挖掘信息的时间,并且文章在内容与表现手法上也有值得汲取的养分,可以作为读物去读。不过海量的UGC攻略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的庞大信息池,进行挖掘、结构化加工还是能够有所作为。无论是PGC还是UGC,核心还是信息。无论是专业作者的文章,还是菜鸟旅游者的分享都是信息的呈现形式,一切形式都是服务于内容,服务于信息本身。
旅游是需要到异地去体验、去感受的活动。在旅行前,唯一可以获取的就是信息,因为信息的原因,有人选择了跟团游,有人选择了自由行。甚至今后也会因为信息的原因,这二者的边界会消失。目前所有出境游领域内的创新都在试图打破信息的壁垒,实现供需双方信息的平衡,那么平衡之后就要对双方的信息进行匹配,精准地穿越空间与时间,实现品味、兴趣、情怀的对接。异地生活和异地体验不是抛弃习惯和克制自己,而是要让身心在最舒适的状态中去感受所预期的和未预期到的生活,是在陌生中去寻找熟悉,是在未知中邂逅某些似曾相识的默契。这是我心中未来的旅游,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评论
未登录